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the label 其它

HIMAVANTA

HIMAVANTA  “知识的边界”“未知的探索”“精神的隐逸”  The Edges of Understanding,Exploring the Uncharted,Spiritual Sanctuary. The Frontiers of Knowledge, the Exploration of the Unknown, and the Retreat of the Spirit. The boundaries of knowledge, the exploration of the unknown, and the seclusion of the spirit. Where the limits of knowledge meet the allure of the unknown, and the spirit finds refuge in contemplative solitude.

倡议:反对男性乘坐公交时岔开腿侵占邻座空间的运动

近期多国掀起了 反对男性乘坐公交时岔开腿侵占邻座空间的运动 。这场公益宣传的倡导者认为,落座后分开双腿是失礼的行为,妨碍到了周围的乘客。 这种现象在中国更严重,有些男性在公共交通工具上看着像一位在自己家里的“大爷”,不仅不雅,而且影响其他人的腾挪移动,侵占别人空间。 特此推波助澜以下此活动!

创业团队中的“聪明人”和“老好人”

也许这样对人贴标准并不合适,但我实在找不出什么词来识别这两类人。一类,思维敏捷,目标明确,任何事情都有自己严格的准则,但为人处世苛刻或者刻薄;一类,做多说少,没有明确的观点或者说容易动摇,为人处世是老好人中的模范。这两种风格,第一种鲜有,海归居多;第二类常见。但是能在团队中协调这两种人实在是个智力活,而且二者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我的团队中就有这样两类人存在。前一类人在中国这个环境中做事,无论是行为或观点,都是十分“政治正确”,即便心里不舒服,但是你却无理由反驳。他们无论大小事情都拿出来放在桌面上说,不给任何人留所谓的面子,先君子后小人。举个例子来说,在我们进行第一轮融资的时候,已经准备好一套标准BP,但是由于不同的VC对BP的看法和标准不一样,于是另外一个队友在VC的反馈意见下对BP进行了一些调整,基本上都是话术上的调整,就没有和大家打招呼就发出去了。这个队友出发点是好的,一是迅速反馈,二是不管怎么样处理达到结果就是好的。可是就因为私自修改BP的这件事情,他被另外一个队友一而再再而三的职责。这件事情谁做错了?似乎谁都没有错。按道理BP修改后应该给大家看一眼再发,可另外一个朋友似乎也没有错,为了达到目标,一点点话术改动又无伤大雅,何必再折腾来折腾去那。看似一件小事,最后导致两个人将近半个多月的情绪波动。一个人死揪住不放,一个人心有戚戚焉而无法辩驳。 后来我把两个兄弟叫到一起喝了一场男人酒,希望大家直抒胸臆,化干戈去块垒,像男人一样放下过往。一个队友直言不讳,“我是来做事业的,不是来开兄弟会的,business is business”。另一个队友依然一副委屈,但大义凛然,“没关系,出了事情我负责到底,不管怎么做,我们做成了才是最重要的”。最后酒喝了不少,该放下的也放下了,可是两个人仍不能交融。 在中国像这样的情况我估计有很多,解决办法不能单纯的要求一个人去包容和迁就,或者一个人去委曲求全来解决。就像两条并行的铁轨,一旦硬要强求交汇,火车就要脱轨。唯有在需要交叉换轨的时候,进行合理的过度,一名扳道工进行协调缓冲就好了。

公共讨论规则

公共讨论规则 : 一、 在公共讨论中,尽量多用事实和数据说话,这些事实和数据要有出处可查; 二、 尽量少用或不用艰深的学术词汇,尽量少掉书袋,你的发言是为了说清道理,不是为了让别人佩服你学识渊博; 三、 不要在公共讨论中炫耀自己的阅历。阅历若不能增广见闻、提升智识,那就全无炫耀的必要;即使它增广了见闻,提升了智识,也最好少谈或者不谈; 四、 不质疑别人的发言资格。任何人都有发言权,无论他的家庭背景、学历、职务、成就和经验如何,不调查研究也有发言权。 五、 除非有可靠的证据,尽量不猜测别人的发言动机。 六、 对别人的观点,不做过度引申和联想,就事论事,就一事论一事。尽量少做全称判断。批评王小山就批评王小山,不要说 “ 你们东北人如何如何 ” ; 七、 不滥用比喻。尽量少拿当下事务与历史事件做简单类比;尽量少用生物界、化学界以及各种界的规则与现象来解释人类社会; 八、 不扣帽子,不在道德上评判对方,尽量少用刺激性的语言; 九、 接受正确的批评,无论对方是出于善意还是恶意。有认错和道歉的勇气; 十、 如果事情关乎是非,那就多谈是非,尽量少用个体感受来代替是非判断。 (慕容雪村起草)

白桦-《船》

船 -白桦 我有过多次这样的奇遇, 从天堂到地狱只在瞬息之间; 每一朵可爱、温柔的浪花, 都成了突然崛起、随即倾倒的高山。 每一滴海水都变脸变色, 刚刚还是那样美丽、蔚蓝; 旋涡纠缠着旋涡, 我被抛向高空又投进深渊…… 当时我甚至想到过轻生, 眼前一片苦海无边; 放弃了希望就象放弃了舵柄, 在暴力之下只能沉默和哀叹。 今天我才有资格嘲笑昨天的自己, 为昨天落叶似的惶恐感到羞惭; 虚度了多少年华, 船身多次被礁石撞穿…… 千万次在大洋里撒网, 才捕获到一点点生活的经验, 才恍然大悟, 啊!道理原是如此浅显: 你要航行吗? 必然会有千妖百怪出来阻拦; 暴虐的欺凌是它们的游戏, 制造灭亡是它们唯一的才干。 命中注定我要常常和它们相逢, 因为我的名字叫做船; 面对强大于自身千万倍的对手, 能援救自己的只有清醒和勇敢。 恐惧只能使自己盲目, 盲目只能夸大魔鬼的狰狞嘴脸; 也许我的样子比它们更可怕, 当我以生命相拼,一往无前! 只要我还有一根完整的龙骨, 绝不驶进避风的港湾; 把生命放在征途上, 让勇敢来决定道路的宽窄、长短。 我完完全全的自由了, 船头成为埋葬它们的铁铲; 我在波浪中有节奏地跳跃, 就象荡着一个巨大的秋千。 即使它们终于把我撕碎, 变成一些残破的木片; 我不会沉沦,决不! 我还会在浪尖上飞旋。 后来者还会在残片上认出我, 未来的诗人会喟然长叹: “这里有一个幸福的灵魂, 它曾经是一艘前进着的航船……” The Ship -Bai Hua I have time after time experienced such an adventure: From heaven to hell needs only a twinkling of eyes; Each lovable and tender spray, Becomes in an instant a high peak on the collapsing. Each drop of seawater turns hostile and changes hue; In spite of its blueness and loveliness a moment ago. Vortices are entangling upon vortices; I...

揭底中国:问鼎中国

前几期 说过了支撑起“中国”这个鼎的几条腿:华夏、炎黄、汉族,今天我们说说历史上的“问鼎中国”之争。 “中国”的概念是变化的,范围是不固定的,所以经络是模糊、不确切的。 可以说,广义的“中国”就等于中原王朝,凡是中原王朝的疆域范围都是“中国”。狭义的“中国”则只能是经济文化相对发达的汉族聚居区或汉文化区。两种标准同时并存,不仅引起了地区之间的“中国”之争,也引发了政权之间的“中国”之争。 中国历史几百年就要进行一次洗牌,分和之战。在处于分裂的情况下,“中国”就成为王朝法统的同义词,在成为分裂的双方或各方争夺的主要目标。西晋灭亡以后,东晋和南朝政权虽然被迫离开了传统的中心地区,但都以西晋继承者自居,自认为只有它们才是真正的“中国”,而北方政权只是外来的“索虏”(扎着头发的下贱人),岂有称“中国”的资格?但北方政权却认为自己灭了西晋,夺取了这块传统的“中国”地区,当了“中国”的主人,当然就成了“中国”;而东晋和南朝政权只不过是偏于一隅的“岛夷”(海岛上的野蛮人),早已丧失了称“中国”的权利。 这场双方都感到理直气壮的“中国”之争,到隋朝统一才得到解决。隋朝继承了北朝的法统,当然承认北朝是“中国”;但它又不能否认南朝的“中国”地位,更何况南朝也已归入了自己的版图。所以隋朝给了双方以平等的地位,南北方都被承认为“中国”。继承北朝传统的唐朝也肯定了这一观点,唐初修前朝历史,南方、北方分别编纂。尽管由于作者个人的立场和感情,修成的史书实际并不会完全公正,但至少在政治上的地位是相同的,都被列为正史。 类似的争论也出现在北宋、辽之间和南宁、金之间,兼有双方疆域的元朝也采取了与隋朝相同的办法,承认双方都是“中国”,同时修了《辽史》、《宋史》和《金史》。如果不是蒙古人政权在汉宋之后对宋、辽、金进行了整合,奠定了现代“中国”版图的基本框架,现代中国格局说不定会是另外一个样子。 满人入关之后,从汉人朱家接过明王朝接力棒后,基本上全盘接受了汉文化,当以宇宙中心自居,也顺理成章的成为“中国”。但是在一切政府文件和外交碟文中仍是以清朝自称,但也就是这个时期,“中国”开始成为一个国家的符号,成为东方古国的名字,这一切都是以鸦片战争后随着国际交往的频繁,外国人开始以中国称呼东方中央帝国清朝。中国真正出现在正式文件上,是早在康熙二十八年(1689)中俄订立《尼布楚条约》时,清朝提...

毒药

这个人想死,有天夜里他得到了两粒毒药,是那种一沾舌头立刻就能舒舒服服死去的药。他喝得醉醺醺的,来到岛边的沙滩上,心想,只要这么把药往嘴里一扔,就势往大水里一滚,一切烦心的事就都结束。落潮时,大水将把他的尸体也带走。这个世界上就不再有他,就像他也不曾有过这个世界。这个世界有权否决他,他呢?也握住对这个世界的否决权了。这样一想,他立刻觉出通体轻松。再看看手里的药丸,知道以后无论什么时候,无论碰上什么倒运的局面,都可以轻易就把它们否决掉,只消把那两粒否决权往嘴里这么一扔。他长呼一口气,放心了,心静得如同那无边无际的大水和天空。既然如此又何必这么急着去死呢?他躺在岸边想了大半宿,天快亮时便偷了一只小船向大水彼岸划去。他边划边对自己说,就当是我已经死了,那么到别处去逛逛看看又有什么不好? 摘自史铁生的《毒药》

为什么医生用“杏林”寓意成就

《庐山记》:董奉每治人病,病愈,令种杏一株,遂成林。奉后成仙,上升。

为什么医生被称为“郎中”或“大夫”?

郎中知五府六部事,医人知五脏六腑事,故医人亦称郎中。北人因郎中而遂称大夫。

“滑稽”原来是一种器物

炙毂子曰:“滑稽,转注之器也。今若以一器物底下穿孔,注之不已之类。比人言语捷给,应对不穷,似滑稽转注不已,故呼敏捷之人为滑稽。”(《炙毂子录》)

“戒指”来历

今世俗用金银为环,置于妇人指间,谓之戒指。按《诗注》,古者后妃群妾,以礼进御于君女,史书其月日,授之以环,以进退之。生子月辰,以金环退之,当御者以银环进之,著于左手,既御者著于右手。事无大小,记以成法,则世俗之名戒指者,有自来矣。(《三余赘笔》)

“胭脂”的来历

纣以红蓝花汁凝作脂,以为桃花妆。盖燕国所出,故名燕脂。今写“燕”字加“月”,已非;甚有“因”旁亦加“月”者,更大谬矣。《日记》云:美人妆,面既傅粉,复以燕脂调匀掌中,施之两颊,浓者为酒晕妆,浅者为桃花妆,薄施朱以粉罩之,为飞霞妆。唐熙时,都下竞事妆唇,妇女以分妍否,其有名石榴娇、大红春、小红春十七种。

为什么“宣铜”价值连城?

宣德年间三殿火灾,金银铜熔作一块,堆垛如山。宣宗发内库所藏古窑器,对临其款,铸为香炉、花瓶之类,妙绝古今,传为世宝。

“风马牛”不相及

马喜逆风而奔,牛喜顺风而奔,故北风则牛南而马北,南风则牛北而马南。故曰风马牛不相及也。

何谓“犹豫”?

犹之为兽,性多疑。闻有声,则豫上树,四顾望之,无人,才敢下。须臾又上,如此非一。故今人虑事之不决者曰:“犹豫”。

什么是“金刚钻”?

金刚钻, 形如鼠,粪色青黑,生西域百丈水底盘石上,土人没水觅得之,以之镌镂,无坚不破,唯以羚羊角击之即碎。

为何叫“宝贝”?

贝为海中介虫,大者名宝,交趾以南海中皆有。

为什么叫“续弦”

《十洲记》:凤麟州以凤喙麟角作胶,能续断弦。

冰人

令狐策梦立冰上,与冰下人语。占者曰:“在冰上与冰下人语,为阳语阴,当为人作媒,期在冰判。”太守田豹为子求张征女,使策为媒,仲春成婚。故称媒人为冰人。

“破天荒”来历和典故

荆州应试举人,多不成名,为“天荒解”。刘蜕以荆州解及第,时号为“破天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