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十二月 6, 2015的博文

文学典故:高山流水

春秋时俞伯牙工琴,琴曲托意摇深,常人难解,仅钟子期能赏。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赞曰:“善哉,娥峨兮若泰山。”伯牙旋又志在流水,钟子期叹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后来钟子期去世,伯牙痛失知音,废琴终身不弹。后人遂以 “高山流水”喻知音难遇,也指乐曲绝妙 。

“石榴裙”及“拜倒在石榴裙下”来历

石榴原产波斯 ( 今伊朗 ) 一带,公元前二世纪时传入我国。“何年安石国,万里贡榴花。迢递河源边,因依汉使搓。”据晋·张华《博物志》载:“汉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国榴种以归,故名安石榴。” 石榴有许多美丽的名字:丹若、沃丹、金罂等。丹是红色的意思,石榴花有大红、桃红、橙黄、粉红、白色等颜色,火红色的最多,所以留给人们的颜色是火红的,农历的五月,是石榴花开最艳的季节,五月因此又雅称“榴月”。唐代大诗人杜牧在《山石榴》中写道:“一朵佳人玉钗上,只疑烧却翠云鬟”。 梁元帝的《乌栖曲》中有“芙蓉为带石榴裙”之填词,“石榴裙”的典故,缘此而来 。古代妇女着裙,多喜欢石榴红色,而当时染红裙的颜料,也主要是从石榴花中提取而成,因此人们也将红裙称之为“石榴裙”,石榴裙在唐时是一种流行服饰,尤其中青年妇女,特别喜欢穿着,穿着它的女子也显得格外俏丽动人。如唐人小说中的李娃、霍小玉等,就穿这样的裙子。唐诗中亦有许多描写,如李白诗:“移舟木兰棹,行酒石榴裙”;白居易诗:“眉欺杨柳叶,裙妒石榴花”;杜审言诗:“桃花马上石榴裙”;万楚诗:“眉黛夺将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武则天诗:“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韦庄也唱道:“莫恨红裙破,休嫌白屋低”等。石榴裙一直流传至明清,仍然受到妇女欢迎。《红楼梦》里亦有大段描写,可相印证。 “石榴裙”就成了古代年轻女子的代称 。南北朝诗人何思徵在他的《南苑逢美人》诗中就写过两句:“风卷葡萄带,日照石榴裙”,用石榴来暗比心中美女。元代的刘铉《乌夜啼》中就把石榴直指女子的裙裾了:“垂杨影里残,甚匆匆,只有榴花全不怨东风,暮雨急,晓霞湿,绿玲珑,比似茜裙初染一般同”。到了明代,石榴裙的说话就固定下来,如蒋一葵的《燕京五月歌》:“石榴花发街欲焚,蟠枝屈朵皆崩云。千门万户买不尽,剩将女儿染红裙”。 至于 “拜倒在石榴裙下”的来源,据说与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有关 。 传说杨贵妃非常喜爱石榴花,爱吃石榴,特别爱穿绣满石榴花的彩裙。唐天宝年间,唐明皇投其所好,在华清池西绣岭、王母祠等地广泛栽种石榴,每当榴花竞放之际,这位风流天子即设酒宴于“炽红火热”的石榴花丛中。 杨贵妃饮酒后,双腮绯红,唐明皇爱欣赏宠妃的妩媚醉态,常将贵妃被酒染之粉颈红云与石榴花相比,谁红得艳丽?因唐明皇过分宠爱杨贵妃,不理朝政,大臣们不敢指责皇上,则迁怒于杨贵...

推特日记:在这个链接中点一下按钮就可以保留微软明年即将取消的 OneDrive 免费空间了。https://t.co/MVIMZdWnCM

在这个链接中点一下按钮就可以保留微软明年即将取消的 OneDrive 免费空间了。 https://t.co/MVIMZdWnCM — 三家村 (@Coze) December 12, 2015 via Twitter https://twitter.com/Coze December 12, 2015 at 04:52PM

“倒楣”叫法来源

倒楣一词源于明朝末年。那时中国“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严重限制了广大知识分子的才智发挥,加之考场舞弊之风甚盛,所以要想中举是极不容易的。为求个吉利,举子们在临考之前一般都要在自家门前竖起一根旗杆,当地人称之为“楣”。考中了,旗杆照竖不误,考不中就把旗杆撤去,叫做“倒楣”。

“王八蛋”实为“忘八端”

“王八蛋”这是民间的一句骂人话。实际上,这个词语原来是“忘八端”。 古代“八端”是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此八端指的是做人之根本,忘记了这“八端”也就是忘了基本的做人原则。长而久之以讹传讹,传成了“王八蛋”。

黄花闺女的来历

古时未婚女子梳妆打扮时,喜爱用黄颜色在额上或脸部脸画成各种花纹;也有用黄纸剪成各种花样贴上的。而“黄花”又指菊花。因菊花能傲霜耐寒,常用来比喻人有节操。所以,在闺女前面加上“黄花”二字,就说明这个女子还没有结婚,而能保持贞节。

日本春宫:春画小判摺物

图片
下载地址 (150M )密码( !ijsIF9xwKBduRZjaoLE2J9sT7ojaqVGMJNe_O2luFU8 )

“出恭”的由来

上厕所就是出恭。 “ 出恭”的由来,乃明代学子监学规,每班与“出恭入敬”牌一面,以防生员擅离本班。考试时,场内亦设此牌。士子欲离席入厕,需领得此牌方可行,是件该毕恭毕敬去办的事情。

老公老婆的来历

唐朝有位叫麦爱新的人,考中功名后嫌妻年老色衰想另结新欢。写了副上联“荷败莲残,落叶归根成老藕”。妻子看后续写下联“禾黄稻熟,吹糠见米现新粮。”麦很是惭愧。丈夫回心转意,妻子又写:“老公十分公道。”麦爱新续:老婆一片婆心。“老公、老婆”就这样在民间叫开了

春宫:愛生枕.寺沢昌次画.1776年

图片
下载地址  密码:!5e9JmW7c_Hc_CfJGLqc3aXEvCW5HhbAvZr_Yon2dx8A

推特日记:纪录片:《情欲与谎言:德国人与性 Lust und Lüge - Die Deutschen und der Sex (2015)》 https://t.co/xDRGMsZVMk #coze #feedly

纪录片:《情欲与谎言:德国人与性 Lust und Lüge - Die Deutschen und der Sex (2015)》 https://t.co/xDRGMsZVMk #coze #feedly — 三家村 (@Coze) December 8, 2015 via Twitter https://twitter.com/Coze December 08, 2015 at 09:27PM

推特日记:纪录片:《Racing Extinction 灭绝最后关头》 https://t.co/GIVPt6amDF #coze #feedly

纪录片:《Racing Extinction 灭绝最后关头》 https://t.co/GIVPt6amDF #coze #feedly — 三家村 (@Coze) December 8, 2015 via Twitter https://twitter.com/Coze December 08, 2015 at 09:26PM

日啖一词:不三不四

古人称天为一、地为二。所以天地相加为三,三即成为整体的代表,比如:三部曲、三省、三思、三人行等等;而对于四则称之 " 周全 " ,亦有称心如意的意思,比如四大金刚、四大家、四体、四艺、四书等等。所以把 " 美好事物 " 之外的,行为不端的人统称为 " 不三不四 " 。

胡同的来历

全世界所有的城市都有街、巷,称谓大体相同,某某街、某某道,而只有北京叫“胡同”。胡同一词的由来至今有几种说法,但都与蒙古人建立的元朝有关。 (1) 蒙古语称城镇为“浩特”,大家熟知现在我国内蒙古省会名称是“呼和浩特”。蒙古人进入中原后,建元朝,将北京作为大都,便按照自己的习惯,将中原城镇街巷也称为“浩特”,后被京城汉人读音误叫成了“胡同”。 (2) “胡同”本是蒙古语“井”的意思,其发音为“忽洞”。现在我国内蒙古地区用“井”做地名的也很多,“赛因忽洞”(好井)、“哈业忽洞”(双井)。因为城镇居民生存离不开水井,所以“井”渐渐成为人们居住地的代称。蒙古人建立元朝后,也将此语带入中原,“忽洞”谐音变为“胡同”。 (3) 金、元时期,中原汉人将北方少数民族称为“胡人”。蒙古人建立元朝后,京城汉人仍私下叫他们“胡人”,胡同为“胡人大同”之意。

推特日记:菊部阳秋 https://t.co/fM6K95mWIz

菊部阳秋 pic.twitter.com/fM6K95mWIz — 三家村 (@Coze) December 7, 2015 via Twitter https://twitter.com/Coze December 07, 2015 at 07:29PM

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由来

元朝末年,汉人打算起来反抗蒙古人的统治,却苦于无从传递消息。后来刘伯温想出一条计策,到处散布流言,说有冬瘟流行,除非家家户户都在 中秋节 买月饼来吃,才能避免。人们买了月饼回到家中,发觉里面藏着纸条,上面写着:“中秋夜,杀鞑子,迎义军!”于是众人纷纷起义反抗统治者,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就是这样留下来的。 无锡人中秋早晨一般都吃红烧玫瑰糖芋头,据说也与此有关。相传蒙古灭宋之后,民族压迫深重,汉人时刻都想反抗。有一年,大家约好中秋之夜一齐动手。为了厌胜,人们要吃红烧芋头,象征“鞑子”人头落地,这就是现在中秋节吃糖芋头的来历。 这个传说在潮汕各地则变异为:当时元朝统治者规定,每户潮人家都要住一个蒙古兵,受汉人供养,监视汉人的行动,并且只允许三家共用一把菜刀。老百姓恨极了,便趁着中秋节吃月饼的机会,把相约举事的纸条,放在月饼馅子里。潮人取芋头与“胡头”谐音,且形似人头,因此每至中秋,则以芋头来祭奠祖先,历代相传,至今犹存。 广东各地有中秋节吃芋头的习俗,据说是纪念元末杀鞑子的历史故事。中秋节杀鞑子后,便以其头祭月,后来改以芋头代替。至今广东人剥芋皮时仍称为“剥鬼皮”。

中国古时未婚女子为什么称为“千金”?

春秋时期,据传伍子胥逃亡时得到一位少女的救助,伍子胥告诫少女,不要说曾与自己见面。少女为获信任,投江自尽。伍为此伤感不已,在石上血书:“十年之后,千金报德!”后伍子胥领兵攻入楚国首都,特地在江边用黄金塑少女像纪念她。所以“千金”就成了对未婚女子的敬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