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二月 12, 2023的博文

February 17, 2023 at 08:25PM

能量和勇气要一保持在颇峰状态,因为设有什么能比一把搁置的剑或一个无所事事的士兵更快锈蚀的了。正如所有领导者必须认识到的那样,亚瑟王也必须认识到,会对人起破坏作用的是和平安逸,而不是战争;懦弱的根源是安全,而不是危险;带来恐惧和不安的是富足,而不是透乏。 February 17, 2023 at 08:25PM

三家村Blog和网站的定位

我一直想重启这个blog,它一直都在,而且有好多年了,一直作为平时Twitter备份存在,之前我把它定义为日子,就是记录一些过日子的鸡毛蒜皮之事。最近在整理Rizi域名上的内容,也想写一些日记,但又不想让Rizi上的内容过于庞杂而失去重心,所以想起了这个久违了的blog。 Rizi上的内容严格定位为知识管理,包括书籍和读书笔记,以及一些有明确主题和需要持续和深入研究的主题和内容。 这个博客还是一些鸡毛蒜皮之事的输出和备份。 我已经许久没有写日记了。我之前有写日记的习惯,尤其在上学时代,写的日记可谓蔚为壮观——有十几本吧,可惜都被我妈当废品给扔了,要不然到现在或者到以后往事只能回味之时,往日日记是一个不错的富矿。这也是为什么,我一直留存着这个blog,并把每日在twitter上的唠唠叨叨都同步到这里,因为你不知道您的twitter账户或者这个平台出什么事故,所以未雨绸缪为好。虽然发的推未必有什么价值,但这些年,在某些时刻,我还是会来这里检索一下,往年此时我在干什么,或者处于什么样的状态或者心态。每看,比嘘唏不已。这也许就是留存这些只言片语的意义,犹如时间的片段,树的年龄。通过这些迹象,总能透视些什么。 除此之外,就像前日所言,有时候想写一些东西——这绝对是一个好习惯,不仅是一个情感的宣泄口,也是一个很好的思想组织过程,找一个清净的地方其实是不容易的,我说的是网上清净之地,不惹人厌,也不惹眼,自说自话,不为谁说谢,不悦己,不悦人。所以,这个方便、简易、经济的blog是首选之地——外加一道墙的阻隔,虽不是什么桃花源,起码是一个芳草地。

和尚与哲学家 mobi

Logic and Mathematical Statements book

2023.2.16

 昨日午后至此时,静如处子,状态极佳,以不知何故如此这般。所以诸事效率极高。 年初所列每日例行事,日日立行,进展颇顺。读书,亦可沉潜,艰涩古文亦爱不释手,佶屈聱牙述论亦可反复。写字,无论多寡,可静坐抒怀,展思万里,实乃可嘉。 真希望如此这般长久!

2023.2.15

  内心焦虑,不能久坐,不知何故至此。尝试阅读以静心,不能就看;尝试冥想以静心,不能久息。仍不知何故。之前偶有之,最近如常态。推想之,可能还是阳过之后,身体仍有恙,气质不佳,静息心率高而至。如是何如?不得而知。但仍坚持晨跑,以固体魄,无它。

外部智能与生物智能-2

怎么优化大脑? 简要来说就是,思维框架、信息食粮、精神驾驭、身体素质。 思维框架,如AI之模型,思维模型。这是最优化大脑最重要的,它直接决定了整体思维的深度、宽度和精准度。关于思维模型虽然存在既有的科学模型,但是一个好的“大脑”,并不难拘于现有的框架,要具备自适应性和自学习性。换句话来说,要形成自己独有的框架,并具备这些特征。关于思维框架的话题十分庞大,需要更多的深入和展开。 其次,信息食粮,即给投喂什么来养成大脑,如读什么书、结交什么样的人、所在什么样的环境等。信息是框架的填充物,信息的量和质决定了一个框架效力之大小,通俗地说,同样的信息在不同的人引起的作用之大小,一个问题对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信息的量,除广度,更重要的是——也是容易忽略的——深度;信息的质,相对来说容易解决,是个效率问题,单位时间内获取信息质量的多寡。为什么我说信息的质是效率问题?举个例子来说,读什么书决定了信息的质,如果一个人喜欢读书,自然会走向高质之路,需要的只是时间问题。 再者,精神驾驭,即对自己情绪的控制。这一点是所有人容易忽略的。如果说把大脑比作一架机器,精神或情绪是其良好运行之润滑剂。试想如果一个人心情低落,他怎么可能发挥大脑最大效力那?怎么会做好正确的决策那?而维持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驾驭情绪,并非易事,也是自古以来人类的大学问。 最后,身体素质,即软件之基础建设。身体素质与精神状态具有强联系,相互影响。试想,如果说霍金具备一个健全的身体对其脑智能是不是一件好事? 

外部智能与生物智能

 这两天由于ChatGPT的流行,导致AI概念爆火。各大公司陆续跟进,相关人员持续点火,不相关人员相继煽风,就连我这外门外汉已跃跃欲试,忙不迭的进入。此股热潮,犹如早起的互联网兴起时,和前些年的区块链概念,有过之而无不及。总起来说,这是好事,对产业,对人类,都是一件好事。对产业来说,是一次疫情以来难得的一次兴奋,也是一次革命性的升级。之所以说是革命性,由此进入人类与信息之间新的交互方式,人与信息交融进入到了新的高度,所以必将颠覆原有的信息检索、组织和输出方式。信息的整合和智能输出,对人类智慧生活也必将带来新的升级,颠覆当然附带着破坏——不破不立,原有的信息攫取方式——读书等文本阅读——可能会有新的变化,原有的人类工作方式和职能也将带来冲击、淘汰和新的需求。这是任何一项新技术必然之规律,也是人类信息革命必然之路。 变中不变的依然是人——或者说人的动态变化。人在变革中的变革和演化,其实这也算不上什么大步了的,依然遵守着自然规律、进化规律,适者生存、大而化之。微观层面上,作为一个人,一个生命个体,在变化之中的变化,其实也是决定于变化中恒定不变的因素——大脑。至少目前来说,大脑是任何机器智能无非超越的生物智能,只要在此前提下,在变化之中调节和优化大脑的工作模式——学习模式、信息攫取模式、组织模式和输出模式——以适应外部智能,犹如残障人士假于义肢之行动,人类假于飞行器之升空,假于外部智能于生物智能即可。所以,没什么大不了的。 而重要的是怎么调节和优化大脑,怎么假于外部智能。这才是最重要的。

2023.2.6

已经到2033年2月了。离上次写日记或者写随笔已经很久了,恍如隔世。期间的种种事故和变故如若巨浪滔天,不过潮起必有潮落,万物如此。不管好坏总有个结束,好坏您也总的受着,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如果说那大浪是时间的话,在潮涌或大浪的冲刷下,被拍在岸上的幸存者,差不多都已铅华尽洗,锋芒尽落,剩下的只有随波逐流的圆滑或沉默。而又想写些东西的萌动,或许是有些不甘和不舍。不甘于沉默,不舍于铅华。写,也只意味着自己尚在活着,看得见飞鸟和鱼,听得见风和海啸。如果有一天,这些已视而不见,活着已经死去了。 大流行基本上算是过去——也没有什么人再在乎了——再在乎的话大部分人会崩溃的。既然过去,就换一种姿态过日子。其实,三年疫情时期我的生活并不坏,甚而可以用更好了来形容。那还要换什么姿态那?正因为疫情期间看到诸多世间万象,体会到生命如此地孱弱不堪一击,人生如此地多舛无可奈何,如此白驹过隙人世间,不如让自己往顾其他,更多的关注生命质量。世间一切风云变化,风花雪月,荣华富贵,皆如一阵风,在体会到、看到和感受到生命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之时,过多的把有限的时间消耗在转瞬即逝的东西上面,是何等的愚蠢啊。什么是明智的日子?我不知道。但起码是快乐的日子,平静的日子,可以笑着醒来的日子,可以听到雨打芭蕉的日子,可以看云起云落的日子。这是我想的日子,大抵也不是不错的日子。 那么重新拾起笔来写点什么,算是一个姿态吧。一个回到平静生活的开始,一旦开始写了,心境自然被拉回——从世俗生活,回到一中超然的生活。超然,是一种状态,一种心无旁骛的状态;也是一种心境,一种物我两忘的心境。我想,这样大抵是我一种追寻的理想生活吧。 至于写点什么?其实并不比去太多的去考虑。您的生活已经为你提供了框架活着范围,无非是所思、所想、所读和喜乐怒骂、悲花愁雨等。所要做的就是,用此时的心境写下来,即可。不要牵强造作,不要预设目的,不悦己,不悦人,即可。

February 13, 2023 at 02:11PM

认为当代文学的罪过就是自我意识太重了……我在写作的时候……我会试着把自己忘掉。我会忘掉我个人的成长环境……我只不过是想要试着传达出我的梦想而已。 ——博尔赫斯 《博尔赫斯谈诗论艺》 February 13, 2023 at 02:11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