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June 1, 2025

Jun 6, 2025 Study Room 里的人(二)

Image
  窗外蓝天白云,花草摇曳,风很大。 今日的 Study Room 只有我一人。难道周四都是这样吗? 11 点到 Study Room,检查了一下昨晚的股票,看了一会 X 上的消息,查看了一下 Reddit 上最新帖子,删除了一些垃圾邮件,一天就从这样的例行动作中开始了。今天周四,晚上有一节德语课,下午要复习一下,要不然要跟不上老师的节奏了。 下午两点,当我准备要离开的时候,来了两个人,其中就有那个白人中年男性。他一脸惺忪,好像刚起床的样子,戴着个棒球帽,穿着短裤和体恤,一副要出门的样子。看起来我之前猜的没错,他应该是一个数字游民或者股票交易者,喜于昼伏夜出,一天从下午开始。而另外一个男性我好像第一次遇到。和二位点头示意之后,我就离开了。 晚饭后,由于房间异响,心神不宁,我与家人又回到了  Study Room 她也刚好需要处理一些工作事务。六七点钟的 Study Room 空无一人,冷气十足,甚至有点冷。我在户外露台坐了一会,做了几次深呼吸,平服了一些内心的不安。回到 Study Room 时,那位兴冲冲来兴冲冲走的女人也过来了,我低头佯装工作,也没有打招呼。不过,没有过多久,她就又离开了。

Jun 3, 2025 Study Room 里的人

Image
  写作是一次治愈过程。 我之前说,"写作一场冥想。"冥想的过程是关注当下,俯察气息流动,鸟瞰意识随风弥漫。而写作——我的写作,就是这样一次随意散步。写心里涌现的,身边发生的,看到的,听到的,每一次点滴记录就是一次次地关注当下。重现当下就是一次复盘和反思,重新面对想到的、看到的和听到的。这就是一场冥想,一次治愈过程。 --- 今天的 Study Room 里几乎还是老面孔,一个白人中年妇女,一个亚洲青年,新来了一位带着小孩的拉丁中年妇女。之前经常见到的那位白人中年男人还没有来,我好像好几天没有看到他了,也许是下午才过来——我一般早上起床喝完咖啡就过来了,也许是回他的祖国和家乡了吧。 那位白人中年妇女也是最近才常来 Study Room ,之前从没有见过她。她每天都来得很早,把我最常坐和喜欢的座位占了去,带着一个大大的笔记本电脑和一个大大的粉红色水杯(准确地说是水瓶)。她很安静,或者说她很专注,很少离开座位,很少走动,也很少发出什么动静。这不得不说,之前常遇到另外一位拉丁女人(或许来取东欧或印度),她和这位白人中年妇女恰好相反,每次几乎都是带着一个打开的笔记本电脑冲进来,径直走到室外,好像是要进行一场视频会议,之后又兴冲冲地离开。相对来说,这位白人中年妇女就显得很娴静和优雅,穿着也很得体和大方,米黄色碎花上衣,白色裙子,金色的卷发遮盖着一副大大的眼镜。我想,她或许是一名作家,或是一位随任家属,或许是一位国际媒体的记者吧。 而另一位白人中年男人,我大概可以猜到他是一位金融投资者,或许是在做数字货币,或许是股票或期货等。

"人定胜天"说法是不成立的!

Image
人身体真是奇妙! 在经过 4 月曼谷地震后,身体系统似乎出现了某种警惕机制,只要再次进入上次的危险点或者听到类似曾经发生的声音,身体就开始警觉起来,出现眩晕,心跳加快和快跑的冲动。这是身体发出自我保护的强烈信号。我想这种危险警报机制演化自早期人类。茹毛饮血的莽荒年代,人类在丛林里狩猎,当遇到财狼虎豹等危险,这种身体应激反应会促使人类警觉起来、调动身体尽可能的能量,躲避危险。看起来,生存(和繁殖)是身体系统的最高目标。 那么“理性”在身体系统演化过程中又起到什么作用?  “理性”在身体系统演化中的作用是一个复杂且多维的问题,它并非传统意义上由意识主导的逻辑推理,而是指生物体在面对环境挑战时,通过 **适应性策略** 和 **优化机制** 来提高生存和繁殖成功率的能力。这种“理性”体现在基因层面的选择、生理机制的优化以及行为模式的形成上,其核心在于 **效率、生存和繁殖的权衡与最大化**。这是一种 **无意识的、基于结果的优化过程**。 理性的"权衡"和"计较"在遇到“生死”之时,并不会有太多的计较,而是选择了一条最直接和高效的条件反射通路。这就像《思考,快与慢》中的"系统 1 与 2",“系统 1”是直接、高效和非理性的,把更多的能量节省下来,达到最基本的生存目的。 哪些所谓的"人定胜天"说法是不成立的(人,即理性;天,即本能和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