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六月 18, 2006的博文

战胜嫉妒与恶意

对嫉妒与恶意表现出无所谓的样子没有任何益处;表现得大度你才能成就更大。没有比称赞挖苦过你的人更令人敬佩的了;没有比用智慧和品行战胜狭隘的嫉妒更令人起敬的了。 你的每一次成功都是对与你为恶的人的一次折磨;你的每一次辉煌对于你的竞争对手都是一次沉重的打击。最伟大的惩罚是以成功作为毒药。心里充满嫉妒的人,每当其竞争对手成功一次,他就会死去一次。若被嫉妒的人永远成功,对嫉妒的人就是永远的惩罚。成功的号角一方面歌颂成功者的辉煌,另一方面也宣告了嫉妒者痛苦煎熬的开始。 读书笔记 2006-6-21

在一切事物中寻找慰藉

即使毫无用处的东西也有它们的长处:它们永恒持久。世上没有什么事物不存在有利的方面。傻瓜也有傻瓜的福气。俗话说得好:“美人常羡丑女之福”。价值越小,寿限越长。 令人恼火的破镜子偏偏不会彻底破碎。命运似乎嫉贤妒才。它让庸人长寿,英才早逝。才华横溢者总是缺衣少食,一无是处者却从不愁吃穿——无论他是真的一无是处,抑或只是貌似如比。至于那些最不幸的人,运气和死亡似乎串通一气将他们遗忘在一旁。 读书笔记 2006-6-21

《钢琴教师》

图片
《钢琴教师》 The Piano Teacher/ La Pianiste(法) 导演:Michael Haneke 上映年度: 2001制片国家/地区: 奥地利 / 法国 IMDb链接: tt0254686 这张碟是在五道口淘的,我经常在那里淘得不错得片子。像《钢琴教师》这样的电影通过正规渠道是绝对不可能得到的,这就是祖国电影的怪现象,没有分级制度,只靠行政手段,所以你别指望正规引进版,使用盗版不是我们的错。 《钢琴教师》讲述的是一位和母亲生活在一起的维也纳音乐学院钢琴教师(教授),由于生活的单调和压抑,致使对性发生畸形的爱,喜欢SM和偷窥。然而一位门下生的介入和两人对性爱的接触,使钢琴教师发生了变化…… 不知道怎么来给《钢琴教师》分类,如果给它加上“情色”的Tag,似乎不合适,因为“情色”二字只能是商业操作上的噱头(有个导演说的好,什么是情色电影,300百万以下制作的都是色情电影,300万以上制作的都是情色电影,名导演作品都是情色电影,不知名导演作品都是色情电影)。如果说《钢琴教师》不“色”,那么片子中清晰的出现XXXXXX级“毛片”中才有的火爆镜头。 法国和德国电影惯常是不紧不慢,不温不火的节凑,然后是不间断的对白,甚至有点罗嗦,就想美丽的香舍丽榭大街从远方姗姗而来的美女,在光和影的恍惚中只有走近了才能感觉到她的楚楚动人。和同样讲述SM的日本电影相比,日本电影更侧重技巧性、场面和感官的刺激,基本没有多少铺垫和伏笔,更别说子陈词中有多少回味了。那前面提到的日本SM电影 《花之蛇》 相比,你看到的场面和过程,你绝对感受不到事主的心理描述和过多的对白。 《钢琴教师》的结尾,主人公 埃丽卡用匕首刺进了自己的胸膛,提醒自己欲望和现实之间存在很多的痛苦和曲折,爱情的美好和现实中内心里对另类性爱的追求,两者之间不可能同时存在,自己撞上了SM的南墙,扭头,便是海阔天空。 《花之蛇》 的结尾有点急刹车,回味不足。女主人公在饱受摧残后在楼顶翩翩起舞,压抑的女人欲望在SM中得到了满足,然而却永远像条花蛇似的逃离不了欲望和现实的深渊。

靠什么盈?

看完球,转台到CCTV2看《赢在中国》。一群热血方刚有志青年,几位叱咤风云的成功人物,还有国内外VC的几位财神爷,创业者像朝圣者似的对几位大佬顶礼膜拜,对他们的成功箴言都手书本上。这让我想起了自己从南方回来之后一个猛子扎入海里再没有出来的种种历程。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大堆故事,也不是偶然的;每一个失败者的原因不是上天不公,也不是造化弄人。我笃信的一句话“世间万事万物都是平衡的”,自然界没有不平衡的事情存在。这也是我行为规范的指导准则。就像牛根生所说“小胜靠智,大胜靠德”!十年磨一剑。任何一个人的成功都是一种必然和偶然的一种逻辑关系。 《赢在中国》的主题曲《在路上》也很值得推荐给那些一直没打滚爬走在创业道路上的人们,作曲是《从头再来》、《超越梦想》、《永恒依然》及《天地在我心》的曲作者王晓峰,作词是《赢在中国》节目总制片人王利芬,由刘欢演唱。 名称:在路上 歌手:刘欢 《在路上》 王利芬/词 王晓锋/曲 那一天 我不得已上路 为不安分的心 为自尊的生存 为自我的证明 路上的辛酸已融进我的眼睛 心灵的困境已化作我的坚定 在路上,用我心灵的呼声 在路上,只为伴着我的人 在路上,是我生命的远行 在路上,只为温暖我的人,温暖我的人

改名:三家村

这个名字有点大。 名字这东西其实是什么都无所谓,Nothing这个名字本来用起来挺好, 本无意要换,但是几个朋友说,点击你的BLOG链接名字Nothing,以为什么都没有的空链接那,几次都错过了,建议我换一个中文名字。既然这样,就换! 三家村这名字我用了有5、6年了吧,不要误解,鄙人不敢和邓拓吴晗廖沫沙等前辈们排列。最初起这个名字的时候是因为一个论坛(记得是 张士柏 办的,好像早就封了),这个论坛把所有没有署名的文章统统署名为三家村,也就是大家常见的作者-未名的意思。所以那时就把自己的网名叫做三家村,意思也就是未名+小卒一个。也就是现在Nothing。 三家村=Nothing! 陆游诗云“偶失万户侯,遂老三家村”! 后来看到一篇 王瑞芸 的一篇文章 《留学散记:三家村》, 又给三家村另外一层意义,就是和谐、互助。更加坚定我对这个名字的钟爱了。 PS:奇怪,为什么我把网站名字改为中文,在IE居然打不开?只好暂时改为 On The wa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