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February, 2023

2023.2.28

Image
应该是进入了春天。天气明显暖和了起来,一些植物不知何时已经长出了新芽,嫩嫩的,黄黄的,挂在树梢。迫不及待的是一些花儿,圆嘟嘟的花苞比叶子还多,可能就等一夜春雨绽放。不过成都的雨似乎就像一个爱开玩笑的人,悠乎,轻飘,不经意,但并不惹人厌。不像北方的雨,要不憋着一声不吭,闷热干燥,让人烦躁;要不就是电闪雷鸣,如洪决堤,让人害怕。如果南北中和一下就好了,不徐不疾,丝缕轻柔,如此会让人喜欢。记忆中,这样的情景总是印象深刻,可能这样的日子总带着丝丝倦怠慵懒,临窗望雨,或读书,或静思,意味悠远绵长。不过许久没有这样的感受了,或许与年龄有关,不再容易悲花愁雨,不再轻易睹物伤怀。 最近愈发觉得注意力涣散的严重,不能久坐,不能深思。读书,也就是30分钟为一单位,再久一点就想放下。处理工作,可能会时间久一点,一个小时,再久就会坐立不安。我至今搞不清楚是身体方面的原因,还是气质上的。如果是身体的原因,问题就相对简单了,继续加强锻炼即可。可是,如果是气质上的,是思想、习惯或心理上的原因,着实麻烦,非旬月之功可为。可总要弄清楚。怎么做? 最近俗务繁多,希望一切顺利吧!

荒诞就是死囚的鞋带

加缪说:“荒诞就是死囚的鞋带。”  荒诞是目前人与世界唯一的联系,把两者拴在一起,正如惟有仇恨才能把世人锁住。    就人而言,理解世界,就是迫使世界具有人性,在世界上烙下人的印记。猫的世界不同于食蚁动物的世界。 荒诞从被承认之日起,就是一种激情,最撕心裂肺的激情。但,全部的问题在于人是否能靠激情生活,还在于是否能接受激情的深层法则,即激情在振奋人心的同时也在焚毁人心。这还不是我们将要提出的法则,而是处于上述体验的中心,会有时间再谈的。不如先承认产生于荒漠的主题和冲动吧,只要一一列举就行了。这些东西如今也众所周知了。这不,一直就有人捍卫非理性说的权利。传统上存在一种说法,叫委曲求全的思想,这个传统一直没有间断过。对理性主义的批判次数太多了,似乎不必再批判。然而我们的时代一直出现反常的体系,想方设法绊倒理性,仿佛理性果真一直在向前进哩。但不等于证明理性有多大效力,也不等于证明理性的希望有多强烈。  西西弗是荒诞英雄。既出于他的激情,也出于他的困苦。他对诸神的蔑视,对死亡的憎恨,对生命的热爱,使他吃尽苦头,苦得无法形容,因此竭尽全身解数却落个一事无成。 ——《西西弗神话》

2023.2.24

 周五。早上十点开始,太阳渐露,至中午已完全钻出云层,普照大地。久违了,我的太阳! 有太阳的日子真好,一切显得清新、明媚,欣欣然。阳光灿烂的日子,似乎和月满之时一样,让人兴奋,整个上午,无所作为,但今天必须有所为才可以完成 Λ-Reading 本周的内容。虽然内容主题有了,素材有了,独缺静心安神一气呵成完成。然,付之阙如!如何是好?兼之今天又是周五,晚上还要陪她们学习打麻将,看起来唯有明天早上或上午完成了——希望明天不会节外生枝。 我至少有10年没有玩过麻将了,有些生疏——由于是四川玩法,不过好的一点是同桌的一个来组英国,一个来自德国,另外一个美国,她们也是初学者,相形见绌而不是我了。运气其实比技术更让人心动。几乎回回胡,还有几次杠上开花,甚至还是双杠,这完全是运气神助。气得英国那小子直叫FUCK。怪不得我了。Hazel 非常擅长数字游戏,尤爱竞技。可惜她也是新学,似乎有点气馁。德国那个小姑娘似乎不错,之前玩过一次,晚上表现不俗。就是当我叫 “饼” 的时候让她有点迷糊,只因她只知“筒”而不是 “饼” 。英国小伙子更直接,干脆叫 “饼” 为Pancake。遗憾的是和Hazel不一桌,今晚不能帮她。 一份外国人学麻将教程: MaJiang tutorial  or Download here

读者来信

读者来信: 请优先处理其他重要事件 有个问题困扰我很久了,今天再次因此事困扰时,不知不觉的想到了您这边,隐隐记得您在telegram上似乎说过如遇到困难可邮件到您邮箱,您会提供一定的帮助,一些解决思路。以下为我的个人问题,您可回复也可不回复。 事情原委大致如下: 两年前,因对社会思想不认可,对生活的不满意,无意中接触到了贷款,把自己封闭在出租房半年,欠下2万左右的贷款。 由于自身能力有限,月工资4000左右,还完款需要半年左右,便寻找赚钱途径。 在寻找赚钱途径时接触了赌博,来来回回玩了半年多,最后欠下贷款12万左右。 当时自己无心融入社会,便当起了老赖。开始打零工,日结工,混一天算一天。 去年起,有心开始适应现社会节奏。开始寻找方法,制作计划来还清贷款,尝试恢复平常人的生活。 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发现只是一个月4000左右,并不足以生活,更何况去还钱。偶尔又开始心存侥幸,心情低落时就又会想着赌博致富,然后输得一塌糊涂。 理想的生活只是过上普通人的生活,租个房子,有自己的时间去陶冶情操,过普通人的小日子。 而现在的社会想要高工资,就必须放弃生活。我的内心时常因此无比煎熬。 更多时候不清楚自己究竟该怎么做,才能跳出这个局面。 希望能够能到您的建议,万分感谢! 我的回复: 您好! 感谢您的信任。 任何人都有这样那样的烦恼,任何人的人生都有诸多不如意。我必须告诉你这真不算什么,长远来看,不管是钱还是您自己处在的阶段,都不算什么。 具体情况我可能不了解, 所以有些话我不能妄言。我说说我是怎么处理这类事情的吧。 我记得之前我有过一阵子也非常颓废或者低落期,也有经济方面原因,也有家庭方面。今天看来,我需要感谢之前那段经历,或者说有那段情绪状态,正因为它的存在才让我意识到很多问题,也塑造了现在的自己。所以,不管是苦难也好,不幸也好,悲伤也好,或者说低落也好,都有两面性,看你怎么处理了,处理的对,就像弹簧一样会绝地反击,处理不当可能经受不了重负而摧毁。我记得我那段时间,有两个行为帮助了吗,一个是读书,疯狂的读了不少书;第二个是跑步,发泄性的跑步。今天看来,这都是非常正确的处理。就像在黑暗中,在夹缝中,跟着透过来的光,一点点走来出来,走进新的世界,从此一切都不同了,得到了升华。 我想,你现在也需要一些外在的东西,跑步、旅游、或者看书等,找到能给你带来一丝丝光的东西,跟着它走,一定不会错的,...

2023.2.22

周三。虽然不下雨了,天气依然阴霾。冷飕飕的,阴冷。这像成都。 今天工作效率蛮高,竟日无暇旁顾其他,处理了几十份邮件,下午又读了两个小时书,虽然最后还是悄然入睡,也甚是惬意。如是,足以。 晚饭叫上了楼上的德国同事和我们一起吃。这个小姑娘刚毕业不久即被派驻成都,孤身一人独居,又不会中文,唯认识我们几个,有时甚觉其孤独。确如此,饭后谈及日后的计划,她有提前离开中国的打算。去年无休止的隔离、扫码,还有偶尔来一次小地震,今春遮天蔽日阴霾天,怎么会叫人心情舒朗,有所留恋,即便如我一个中国人亦想逃之夭夭而后快。但愿她能早日离开,不再受此煎熬。 下午读《自私的基因》,其中有段关于博弈论的论述甚是精彩,也颇有挖掘价值。立此存照,望之后可以深入研究一下。这本书应该是第二次读了,重读如新,如此甚好。同时读的还有《游山日记》,每日都它几篇,颇觉清爽。但是不能同时读多了——这是之前我的毛病,还是因贪。并不是贪多了嚼不烂,二是贪多了,容易丢三落四,一本书几天不读就会被慢慢搁置,再续读破费神。一天两本足矣,一本稍厚重,一本稍趣味,两相宜。

2023.2.21

Image
 最近几天陆续把发在Rizi上关于生活碎碎念文章都搬到了Blog上,现在看起来一切都清晰了,不再纠结该在哪里写了——之前总是不想污染Rizi知识管理的纯粹而迟疑和左顾右盼。这几天试行来看,二者还是会有部分内容交叉,如关于关于读书日子,其必为日志性质,但内容又必为书籍内容。无碍,那就只提出读书部分存档于Rizi,其它萝卜白菜都发在Blog上吧。 我不记得是否使用过其它博客系统,应该是没有。这个博客应该是最早也是使用最长的,很幸庆选择了Blogger,如若其它事系统服务,自己的记录估计早已消失了。Rizi知识管理系统亦如此,也很幸庆选择了Tiddlywiki,到今天已久有八九个年头了,期间读过的书皆可查询,已经成为我主要写作材料来源地。在更年轻的人眼里,我这种行为估计会被称为“老派”,但老派自有其智慧。谁又不是一个时间上的老派那? 今天在手机Note和Onenote上各建立了一个#Question和\#Explore分类或者说标签。一个偏重于问题和思考,一个偏重于好奇和探索。这两个大类之前一直没有被明确的提出来,所以也就没有明确的思考和探索方向,更不必说行动了。我想,增加了这两个标签,许多事情都明确了,只要一个个地去消灭它,一个个地去执行,然后整理和输出,日久天长之后必为财富。 此时应该是夕阳时刻吧?忽然抬起头,外面下起了雨,淅淅沥沥的小雨。放下书,看着雨打窗玻璃,然后画出一道道细细的小溪,顺势而下。路灯、霓虹灯、户外广告牌的灯都亮了起来,经过雨水的折射扭曲,显得格外斑斓。带着水汽的云,如烟飘动。远方的高层建筑若隐若现,渐远渐逝,如在写意山水画中。下班回家的车辆如蚁爬行,停停走走。外面的光线慢慢暗了下来,让屋内的灯光尤显明亮,形成了两个世界。在小世界坐看云起雨落的我,恍如隔世,如遇暌违老友,往事杂陈涌现。 

2023.2.20

 连续几周,或者说整个春天,成都遮天蔽日灰蒙蒙的,犹如末世。每晨起必先望窗外,竟无一日有日。“蜀犬吠日”,真不虚矣! 我常对Hazel言,周一于我而言是周日。公共之周末,是家庭时刻,不能躲进小楼无管春夏与秋冬,周三至周五,必须工作,周一二,可随意,尤以周二为最,不仅随意亦可妄为,因周一需整饬家务、买卖股票,所以,准确来说,周二最惬意,乃我周日。 本周开始准备签证事宜,虽然料定无大碍,但势必认真仔细。只是大使馆和领事馆电话真难打通,我不知道她们那里是否如是,若如,真世界官僚通病。无它解,只能耐心多打。但求顺利。 下午读舒梦兰《游山日记》,其中一篇讲到“果能永不妄动,渐如止水,影过鉴空,毫无计度,亦最是安乐法。”“吾极羡此境,深愧未能。”他所极羡的,亦是我所追求的,我亦不能!他说,“格物穷理,以致其心之所知,无时或息,若天运之健行焉。守身素位,安静无为,则效地体之镇而有常,此儒者居易俟命之学也。心妄动则欲念摇之,身妄动则人事扰之,皆由自取,毕竟无益。盖理明而德进,益也;殉欲而趋利,损也。”也就是说,先要格物穷理,弄明白,然后斩断外界的欲望,心无妄动,方能守身素位。他说的似乎没错,但又似乎什么都没说。重要的是周末守心妄动?这才是最关键的。

2023.2.19

昨天把新一期 Λ-Reading newsletter写完—— 如何与AI共舞?如何投喂和优化我们的大脑 ,内容很满意,说硬核也不为过——引用了4篇国际学术论文,也有自己的思考。尽管如此,写完还是有一些淡淡的忧虑。 打理Λ-Reading newsletter已经有三个年头了,从一开始的随意散漫——以时事新闻和评论和分享为主,到后来确定定位——以智识为核心,从之前以我为中心随意表达,到收费后兼顾读者更多一点,这样的变化是一个进步,至少从读者角度老说无可厚非。然而,对于我来说,让我忧虑的是,长期写同样的内容,长期以同一风格写作,长期写相同结构的文章,这样的惯性会使我的思维趋向于某一种定式,而担心固化,也会使我的写作风格单一而变得枯燥无味。这种感觉最近开始慢慢变得清晰而强烈。 但怎么改变那?是时候认真考虑一下了。 

Λ-Reading Newsletter

Image
  Read the Word,Read the World. Λ-Reading Newsletter介绍 “ Λ-Reading ”(兰布达阅读)是一份智识阅读通讯(Newsletter),每周 1-2 期。 Λ-Reading 内容 包括但不限于书和书评、认知科学、社会学、科技哲学、新科技以及其它给生活带来一丝美好的事物,90%+原创硬核文章,99%推荐文章来源非中文区。 Λ-Reading 栏目 Λ-Reading^ (原创文章); Λ-Book Review(书评); Λ-Insight(精选荐读); Λ-Science(学科前沿)。 话题选择标准: ☑ 引发思考一点点; ☑ 拓展认知边界一点点; ☑ 增加智力上的好奇心一点点; ☑ 增加快乐一点点。  Λ-Reading副刊:Λ-One 极简。书和读书。生活和旅行。 主页: https://rizime.substack.com/s/one 订阅 Λ-Reading 主页: https://rizime.substack.com/ 免费订阅 在上面输入Email或打开主页。如果主页打不开,到此免翻墙  订阅 。 付费订阅 价格: 202.3元/年;120元/半年 前往订阅   说明: 免费和付费订阅的区别是每期原创文章部分,其它都一样。推荐您付费订阅,收益更大! 《Λ-Reading》电子书 《Λ-Reading》是Λ-Reading Newsletter往期合集eBook,含newsletter所有内容和链接,通过 Tiddlywiki 制作。 《Λ-Reading 一》(1~126期 ,2020~2021年合集) 《Λ-Reading 二》(126~173期,2022年合集) 格式: 单HTML文件(不需要安装任何阅读器) 大小: 5M左右 功能: 目录、全文检索、标签聚合、系列聚合、参考注释、在线原文、阅读内容关联、双向链接等。 获取: 前往购买 Ps 适合后订者、不习惯email阅读者以及想一次性阅读全部内容者。 Λ-Reading往期目录 2023年目录  |  2022年目录  |  2021年目录  |  2020年目录 其他 Λ-Reading  Email 、 Telegram频道...

February 17, 2023 at 08:25PM

能量和勇气要一保持在颇峰状态,因为设有什么能比一把搁置的剑或一个无所事事的士兵更快锈蚀的了。正如所有领导者必须认识到的那样,亚瑟王也必须认识到,会对人起破坏作用的是和平安逸,而不是战争;懦弱的根源是安全,而不是危险;带来恐惧和不安的是富足,而不是透乏。 February 17, 2023 at 08:25PM

三家村Blog和网站的定位

我一直想重启这个blog,它一直都在,而且有好多年了,一直作为平时Twitter备份存在,之前我把它定义为日子,就是记录一些过日子的鸡毛蒜皮之事。最近在整理Rizi域名上的内容,也想写一些日记,但又不想让Rizi上的内容过于庞杂而失去重心,所以想起了这个久违了的blog。 Rizi上的内容严格定位为知识管理,包括书籍和读书笔记,以及一些有明确主题和需要持续和深入研究的主题和内容。 这个博客还是一些鸡毛蒜皮之事的输出和备份。 我已经许久没有写日记了。我之前有写日记的习惯,尤其在上学时代,写的日记可谓蔚为壮观——有十几本吧,可惜都被我妈当废品给扔了,要不然到现在或者到以后往事只能回味之时,往日日记是一个不错的富矿。这也是为什么,我一直留存着这个blog,并把每日在twitter上的唠唠叨叨都同步到这里,因为你不知道您的twitter账户或者这个平台出什么事故,所以未雨绸缪为好。虽然发的推未必有什么价值,但这些年,在某些时刻,我还是会来这里检索一下,往年此时我在干什么,或者处于什么样的状态或者心态。每看,比嘘唏不已。这也许就是留存这些只言片语的意义,犹如时间的片段,树的年龄。通过这些迹象,总能透视些什么。 除此之外,就像前日所言,有时候想写一些东西——这绝对是一个好习惯,不仅是一个情感的宣泄口,也是一个很好的思想组织过程,找一个清净的地方其实是不容易的,我说的是网上清净之地,不惹人厌,也不惹眼,自说自话,不为谁说谢,不悦己,不悦人。所以,这个方便、简易、经济的blog是首选之地——外加一道墙的阻隔,虽不是什么桃花源,起码是一个芳草地。

和尚与哲学家 mobi

Logic and Mathematical Statements book

2023.2.16

 昨日午后至此时,静如处子,状态极佳,以不知何故如此这般。所以诸事效率极高。 年初所列每日例行事,日日立行,进展颇顺。读书,亦可沉潜,艰涩古文亦爱不释手,佶屈聱牙述论亦可反复。写字,无论多寡,可静坐抒怀,展思万里,实乃可嘉。 真希望如此这般长久!

2023.2.15

  内心焦虑,不能久坐,不知何故至此。尝试阅读以静心,不能就看;尝试冥想以静心,不能久息。仍不知何故。之前偶有之,最近如常态。推想之,可能还是阳过之后,身体仍有恙,气质不佳,静息心率高而至。如是何如?不得而知。但仍坚持晨跑,以固体魄,无它。

外部智能与生物智能-2

怎么优化大脑? 简要来说就是,思维框架、信息食粮、精神驾驭、身体素质。 思维框架,如AI之模型,思维模型。这是最优化大脑最重要的,它直接决定了整体思维的深度、宽度和精准度。关于思维模型虽然存在既有的科学模型,但是一个好的“大脑”,并不难拘于现有的框架,要具备自适应性和自学习性。换句话来说,要形成自己独有的框架,并具备这些特征。关于思维框架的话题十分庞大,需要更多的深入和展开。 其次,信息食粮,即给投喂什么来养成大脑,如读什么书、结交什么样的人、所在什么样的环境等。信息是框架的填充物,信息的量和质决定了一个框架效力之大小,通俗地说,同样的信息在不同的人引起的作用之大小,一个问题对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信息的量,除广度,更重要的是——也是容易忽略的——深度;信息的质,相对来说容易解决,是个效率问题,单位时间内获取信息质量的多寡。为什么我说信息的质是效率问题?举个例子来说,读什么书决定了信息的质,如果一个人喜欢读书,自然会走向高质之路,需要的只是时间问题。 再者,精神驾驭,即对自己情绪的控制。这一点是所有人容易忽略的。如果说把大脑比作一架机器,精神或情绪是其良好运行之润滑剂。试想如果一个人心情低落,他怎么可能发挥大脑最大效力那?怎么会做好正确的决策那?而维持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驾驭情绪,并非易事,也是自古以来人类的大学问。 最后,身体素质,即软件之基础建设。身体素质与精神状态具有强联系,相互影响。试想,如果说霍金具备一个健全的身体对其脑智能是不是一件好事? 

外部智能与生物智能

 这两天由于ChatGPT的流行,导致AI概念爆火。各大公司陆续跟进,相关人员持续点火,不相关人员相继煽风,就连我这外门外汉已跃跃欲试,忙不迭的进入。此股热潮,犹如早起的互联网兴起时,和前些年的区块链概念,有过之而无不及。总起来说,这是好事,对产业,对人类,都是一件好事。对产业来说,是一次疫情以来难得的一次兴奋,也是一次革命性的升级。之所以说是革命性,由此进入人类与信息之间新的交互方式,人与信息交融进入到了新的高度,所以必将颠覆原有的信息检索、组织和输出方式。信息的整合和智能输出,对人类智慧生活也必将带来新的升级,颠覆当然附带着破坏——不破不立,原有的信息攫取方式——读书等文本阅读——可能会有新的变化,原有的人类工作方式和职能也将带来冲击、淘汰和新的需求。这是任何一项新技术必然之规律,也是人类信息革命必然之路。 变中不变的依然是人——或者说人的动态变化。人在变革中的变革和演化,其实这也算不上什么大步了的,依然遵守着自然规律、进化规律,适者生存、大而化之。微观层面上,作为一个人,一个生命个体,在变化之中的变化,其实也是决定于变化中恒定不变的因素——大脑。至少目前来说,大脑是任何机器智能无非超越的生物智能,只要在此前提下,在变化之中调节和优化大脑的工作模式——学习模式、信息攫取模式、组织模式和输出模式——以适应外部智能,犹如残障人士假于义肢之行动,人类假于飞行器之升空,假于外部智能于生物智能即可。所以,没什么大不了的。 而重要的是怎么调节和优化大脑,怎么假于外部智能。这才是最重要的。

2023.2.6

已经到2033年2月了。离上次写日记或者写随笔已经很久了,恍如隔世。期间的种种事故和变故如若巨浪滔天,不过潮起必有潮落,万物如此。不管好坏总有个结束,好坏您也总的受着,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如果说那大浪是时间的话,在潮涌或大浪的冲刷下,被拍在岸上的幸存者,差不多都已铅华尽洗,锋芒尽落,剩下的只有随波逐流的圆滑或沉默。而又想写些东西的萌动,或许是有些不甘和不舍。不甘于沉默,不舍于铅华。写,也只意味着自己尚在活着,看得见飞鸟和鱼,听得见风和海啸。如果有一天,这些已视而不见,活着已经死去了。 大流行基本上算是过去——也没有什么人再在乎了——再在乎的话大部分人会崩溃的。既然过去,就换一种姿态过日子。其实,三年疫情时期我的生活并不坏,甚而可以用更好了来形容。那还要换什么姿态那?正因为疫情期间看到诸多世间万象,体会到生命如此地孱弱不堪一击,人生如此地多舛无可奈何,如此白驹过隙人世间,不如让自己往顾其他,更多的关注生命质量。世间一切风云变化,风花雪月,荣华富贵,皆如一阵风,在体会到、看到和感受到生命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之时,过多的把有限的时间消耗在转瞬即逝的东西上面,是何等的愚蠢啊。什么是明智的日子?我不知道。但起码是快乐的日子,平静的日子,可以笑着醒来的日子,可以听到雨打芭蕉的日子,可以看云起云落的日子。这是我想的日子,大抵也不是不错的日子。 那么重新拾起笔来写点什么,算是一个姿态吧。一个回到平静生活的开始,一旦开始写了,心境自然被拉回——从世俗生活,回到一中超然的生活。超然,是一种状态,一种心无旁骛的状态;也是一种心境,一种物我两忘的心境。我想,这样大抵是我一种追寻的理想生活吧。 至于写点什么?其实并不比去太多的去考虑。您的生活已经为你提供了框架活着范围,无非是所思、所想、所读和喜乐怒骂、悲花愁雨等。所要做的就是,用此时的心境写下来,即可。不要牵强造作,不要预设目的,不悦己,不悦人,即可。

February 13, 2023 at 02:11PM

认为当代文学的罪过就是自我意识太重了……我在写作的时候……我会试着把自己忘掉。我会忘掉我个人的成长环境……我只不过是想要试着传达出我的梦想而已。 ——博尔赫斯 《博尔赫斯谈诗论艺》 February 13, 2023 at 02:11PM

February 5, 2023 at 02:46PM

传统服饰与新的潮流在特莱福明地区奇怪地混合到了一起。有个男人取下了戴在阴茎上的黄色阴茎鞘,转而“戴”上了一个塑料娃娃一条粉色的、胖嘟嘟的腿,这一举动让他变得非常有名。有了这样的新用途,塑料娃娃那粉色的肌肤和可爱的婴儿脚看起来总显得有点儿淫秽。还有个人出名则是因为他的阴茎上“戴”了一个雪茄烟盒。 《雨淋行者》 February 5, 2023 at 02:46PM

February 5, 2023 at 02:45PM

阿蒙梅的男人和男孩集体住在男性房里,而妇女则与婴幼儿和猪一起住在较小的房子里。 许多美拉尼西亚男人相信过多地与女人接触会使他们变得虚弱不堪。阿蒙梅人相信,他们如果奉命这样居住,就会被迷惑,迅速染上疾病,或者在下一场战斗中丢掉性命。更严重的是,这种新的居住方式会使家庭财产(猪)很容易被人偷走。很多地方都有偷猪行为,一个家庭损失了猪可能会引发灾难性的后果:婚姻会被推迟,传统的通过补偿解决纠纷的活动将无法进行,从而导致更多的部落战争。 《雨淋行者》 February 5, 2023 at 02:45PM

February 5, 2023 at 02:43PM

“我们吃了他的阿特巴明父母,他们真肥。我能有奶喂两个孩子,全都是因为吃了他们。奥布兰凯普靠着他们长得很壮。” 像奥布兰凯普这样的故事在尤明比普是完全被人们所接受的。事实上,这是一种常态。讲述关于一个人某种身世的故事,似乎能够强化他们对于尤明比普社会的归属感。《雨淋行者》 February 5, 2023 at 02:43PM

February 1, 2023 at 10:16AM

蟑螂是我们星球上最古老的昆虫,可追溯到3.25亿年前的化石记录证明了这一点。它几乎可以吃任何东西,45天没有食物,并且具有有效的生殖系统,具有持续一生的女性精子储存能力和强大的防御系统。蟑螂与数百万年前的生物大致相同,因为它的特征在当时和现在都具有适应性。_《寻求智慧》 February 1, 2023 at 10:16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