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用盗版 盗版为什么

硕士以上群体,购买盗版的比例竟高达78.6%;本科次之,达到65.8%;专科第 三,占52.5%;高中占50.0%。这是由于文化水平越高,对文化产品的需求也就越多,盗版在某种程度上能满足他们的需要。调查还表明,收入越高,购买 盗版的反而越多。月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购买盗版的比例达75.0%;月收入在2000至2999元的,购买盗版的比例为67.4%,位居第二;收入 在3000至3999元的,购买盗版的比例为66.7%,位居第三。   

——《音像市场环境趋向好转 但盗版出现新苗头》

那么我们为什么会用盗版那?是为了省钱吗?是中国人真的没有知识产权意识?那是什么原因那?请看《盗版为什么》,作者陈赖汉分析的十分到位:

在本文之前,我找来了一些文字,大部分还是一些比较枯燥的数字,这些文字或者数字所表达的内容,大家或许都了解,找来的内容不全,但大概也能代表中国音像 市场的一个现状,而且在寻找的过程中,也让我找到了一些自己意想不到的内容。其中一些所引用的内容,在接下来的文章中也能点到。因此希望愿意阅读我这篇文 章的朋友,能耐心地将下面的这些文字,尤其是那些数字,仔细的阅读一遍。
  
  据中国音像协会统计,中国每年光碟(包括音乐、影像等)的销售量约在50亿张左右,但目前中国全部合法生产线一年的生产能力只有6亿张,此间巨大的市场空白便由打口和盗版来填补。
  ——《关于打口种种》
  
  北京、上海、广东三个国家级音像批发市场的音像制品发行数额都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作为中国音像业的晴雨表,广东音像城在达到200316 亿元的销售高峰后,发行数额持续大幅下挫,2005年基本已下探到了谷底。据初步统计,截至200511月,广东音像城音像制品发行量仅近7500 盘,发行额约2.15亿元。按照目前的形势估算,2005年广东音像城音像制品的发行量将不会超过9000万盘,较20041.5亿盘的发行量下降 40%左右;发行额将不会超过2.5亿元,较20045.6亿元的发行额下降55%左右,不足2003年的1/6。上海东部音像批发市场的情况更是有过 之而无不及,2005年上半年的营业额仅有600多万元,与其2002年全年1亿元收入的历史记录相比,简直有天壤之别。20054月开始营业的上海音 像城至8月底4个月的营业额只有3000万元,仅为预测收入的一半。北京音像大厦的情况与此类似,目前已有多家驻场单位明确表示要缩减营业面积。
  ——《风雨飘摇酝酿变局——2005音像市场发展基本状况》
  
  2005年上半年上海全市正版音像制品的销售额仅为2.07亿元,相比2004年同期的12.8亿元下降70%左右。一批大型音像经营企业出现亏损,具有一定规模的音像经营单位除新华书店系统外,营业额均下降30%左右。
  ——《风雨飘摇酝酿变局——2005音像市场发展基本状况》
  
  一项调查显示,目前文化程度越高,购买盗版的比例却越高。硕士以上群体,购买盗版的比例竟高达78.6%;本科次之,达到65.8%;专科第 三,占52.5%;高中占50.0%。这是由于文化水平越高,对文化产品的需求也就越多,盗版在某种程度上能满足他们的需要。调查还表明,收入越高,购买 盗版的反而越多。月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购买盗版的比例达75.0%;月收入在20002999元的,购买盗版的比例为67.4%,位居第二;收入 30003999元的,购买盗版的比例为66.7%,位居第三。
  ——《音像市场环境趋向好转 但盗版出现新苗头》
  
  一些音像出版发行单位明知买进的音像节目会因内容问题不会被批准引进,不惜铤而走险,未经文化部审查批准,就擅自发行海外进口音像制品;或者 一边报批,一边发行,等审查结果出来时,音像制品早已上市。比如某音像电子出版社出版的香港影片《杀破狼》,由于含有暴力、迷信等内容,经文化部音像制品 审查委员会办公室组织专家审看未予通过,但出版单位和发行公司还是强行出版发行了;由某音像出版社申报的韩国电影《外出》,已经专家审查通过,正在进行申 报当中,但发行公司为了与市场争夺时间,在进口审批手续尚未完成之时就提前发行;某出版社出版的《屠夫》(港名《福伯》、《新人肉叉烧包》)也属擅自发 行。
  ——《风雨飘摇酝酿变局——当前音像市场主要问题和发展趋势》
  
  2003年,国际唱片工业联合会(IFPI)曾列出世界10个盗版问题最严重的国家,中国名列第一。据IFPI发布的统计数字显示,中国音像 制品市场2002年的盗版率为91%,盗版市场价值5亿33百万美元,相比之下,中国的合法音像制品销售额只有1亿1千万美元。
  ——《盗版影碟市场:产业链条上的畸形物》
  
  一、 我们为什么要买盗版?
  
  从上面的数字可见,中国可谓是盗版的重灾区。让我们再看看这句话:据中国音像协会统计,中国每年光碟(包括音乐、影像等)的销售量约在50 亿张左右,但目前中国全部合法生产线一年的生产能力只有6亿张,此间巨大的市场空白便由打口和盗版来填补。(摘自《关于打口种种》)
  
  上面的这个数据的出处我一直找不到,但这个数据基本上是符合了一个说法:中国音像市场有90%以上是被控制在盗版商的手里。
  
  中国的盗版问题是严峻的,美国人屡次都会拿这个问题找中国说事,说中国不重视保护知识产权云云,但在我们就这个问题做所谓深层次探讨之前,我们先来想想:我们为什么要买盗版?
  
  ·因为审查·
  
  先从这次78届奥斯卡说起。
  
  78届的奥斯卡奥斯卡,无疑是可以在华人影坛上抹下浓重的一笔,因为,一个叫做李安的华人导演在这一天,捧起了最佳导演的小金人,而他的《断背山》更是成为2005年国际影坛一个所注目的焦点。
  
  而便是这样一部在多个国际电影节获奖的影片,却因为特殊原因无法和内地观众见面,或许是因为同性恋,或许是因为票房考虑,但就中央电视台在转 播奥斯卡颁奖挽回的时候多次想极力抹杀《断背山》的存在的时候,我们或许就已经明白,我们无法在电影院看到《断背山》,或许并不仅仅是因为中影公司出于商 业角度而决定不引进该片那个简单。
  
  这里不得不提到两个机构,一个是广电总局,一个是中影公司。这两者,一个是行政机构,一个是国有企业。中国这种客观环境的特殊性,使得这两个机构结合在一起,便产生了其他国家不多见的一种现象。
  
  首先说说广电总局。
  
  电影审查制度在每个国家都存在的,连电影工业大国美国也毫不例外,而且,美国对其电影的审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还是具有法律效应。
  
  “1915年,美国最高法院在俄亥俄州规定电影是一个行业,一个单纯的行业。因此它不受《第一修正案》的保护。司法界普遍感觉电影是猥亵的、 不值得尊敬的,是二三流产业,它唯一的功能是让无知的观众兴高采烈,让同样无知的商人从中获利。(摘自《美国电影审查制度出炉的内幕》)
  
  “1915年,美国最高法院宣布,电影放映纯属商业行为,不能被视为新闻媒体的一部分或公共舆论之工具。电影因此无权享受宪法第一修正案对言论自由的保护,而须接受州、市政府的预先审查。(摘自《美国电影审查与分级制度》)
  
  “1922年,为了纯洁电影画面、保证票房收入,美国电影行业开始筹建审查委员会。这一机构由威尔·海斯领导。威尔·海斯,长老会教友、共和 党人,曾任邮政总局局长。1922年,在巨头们的邀请下,他出面主持一个新协会——美国电影制造商和经销商协会,并出任正在筹建中的审查委员会的主席。(摘自《美国电影审查制度出炉的内幕》)
  
  从上面的这三段话可以看出,在美国,电影不是属于言论自由的范畴,因此,政府对其电影是具有审查资格的,这点和中国无异。
  
  但是,初期的美国电影审查的尺度之严是令人咋舌的,而且事实也证明,那种极度严格的审查制度大大限制了美国电影的创新。因此,代表美国传统电 影审查制度的海斯法典已经越来越不得人心。转折点出现在1966年,该年秋,电影分级制度在美国获得批准,并与11月开始实施,美国电影从被限转向的被管,从而为美国电影工业化的良性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自我管理平台,这种影响直到今天。
  
  由此可见,分级制度其实是审查制度的升级,从某种意义上来看,传统的审查制度是落后的,甚至是不科学的,而分级制度才是真正有利于整个电影工业发展的制度。相同的情况还出现在韩国,可以说,韩国电影这几年的发展和审查制度的放开是密不可分的。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看《断背山》。
  
  这样一部在国际上得奖无数,且受到无数影评人和影迷追捧的优秀影片,却因为涉及到同性恋题材而不背引进,这就意味着,中国大陆13亿的人 可能永远无法在自己的电影院看到一部流着和自己相同的血液,有着相同皮肤,说着相同语言的华人导演的优秀影片,这无疑是有点可悲的。
  
  用分级制度来代替审查制度,这种呼声已经在国内存在了多年,却似乎一直没有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我们反而见到越来越严格的电影审查制度,看到越来越多的优秀影片因为这样那样的问题而无法在电影院上映。
  
  《断背山》无法在国内上映,这或许有市场考虑,但肯定不是全部原因。
  
  由审查制度带出的另外一个少见的现象便是,中影公司成了国内唯一一家有权利引进国外影片的公司,再加上进口影片数量的限制,便造成了现在这种几乎半封闭的电影市场,使得我们想在电影院看到诸多的优秀影片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理由很简单,因为中影公司不引进。
  
  我们能不能看一部电影,要取决于我们国内的某家电影公司是否引进,这是一件让中国影迷颇为无奈的事情。
  
  再回头说说电影审查制度。
  
  如果电影审查制度还仅仅限制于电影院那还无所谓,可事实证明,其剪刀手的功力远远不止如此。
  
  电影市场的半封闭,便造成和电影市场息息相关的音像市场的萧条。
  
  现在来看看我在文章开头引用的一段话:
  
  比如某音像电子出版社出版的香港影片《杀破狼》,由于含有暴力、迷信等内容,经文化部音像制品审查委员会办公室组织专家审看未予通过,但出版单位和发行公司还是强行出版发行了。(摘自《风雨飘摇酝酿变局——当前音像市场主要问题和发展趋势》)
  
  我现在还不大清楚这个音像制品审查委员会是否和广电总局的电影审查机构是不是属于同一个机构,但至少有一点是肯定的,这两个机构审查的尺度都 是一样,便是用落后的审查制度来对待所有的电影文化产品,而这种结果便是,我们甚至无法在自己的DVD机子上看不到诸多优秀的影片,即便看到了,也可能是 残破不全的内地版
  
  观众不是傻子,观众是有自己一个评判的标准,观众是不会因为一部电影从唯物主义者成为一个唯心主义者,文化的优劣自有观众评判;而一部电影能在市场竞争中生存,那是市场规律所展控的,更轮不到你行政机构用强制性手段来极端限制一些影片的发行——那些做法都是愚蠢的。
  
  我们想看《活着》,但是对不起,看不到正版;我们想看《鬼子来了》,但还是对不起,看不到正版……
  
  现在,通过78届奥斯卡,我们知道,美国好莱坞的电影工业产物又生产了不少优秀的商品,我们也想看,可是,电影不让引进,音像制品的发行还没 个普,所以,我们只能羡慕宝岛的同胞,因为他们几乎可以和美国观众同时看到那些影片,我们更加羡慕香港同胞,因为他们就在隔壁,看着比我们更完整更多的电 影。
  
  我们看不到正版,因此,我们感谢盗版。
  
  最后引用几句话那结束这一节的话题。
  
  电影审查制度全世界都有,关键是由谁来审查。比如韩国电影,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也是很落后的,那时候他们的电影由文化公报部检查。后来为了 给电影一个宽松的环境,改为由电影业界自己组织委员会来评定,业界当然会以最合理的方式来制定审查规则,这样既有自律又有市场检验,给了投资人很大信心, 韩国电影也越拍越多,越拍越好。
  ——香港资深电影人吴思远
  
  很少有电影是人人都能看的电影,所以分级制实际上是把观众群细分,给不同的观众提供不同的娱乐。
  ——香港资深电影人吴思远
  
  没有电影分级制对中国电影来说是一件可怕的事!
  ——《茉莉花开》导演侯咏
  
  ·区码限制·
  
  这个问题从DVD产生的那天开始便随之诞生了。
  
  区码的限制主要作用有两个,一个是为了考虑各个地区价格的差异而设置一定的区码限制,以防止低价地区的DVD对高价地区进行返销,DVD销售的冲击,另外一个很简单,便是为了防止盗版。
  
  可经过几年的发展,区码限制的第一个问题在中国大陆似乎已经迎刃而解,诸多的DVD厂商所生长的机器都爱拿全区作为卖点。因为中国六区是 个低价区,所以中国六区的DVD势必会对如一区、二区、三区这样的高价区的DVD销量构成冲击,这也造成了国内正版DVD另外一个奇怪的现象——正版不象 正版
  
  由于六区DVD是属于低价区,一张正版D9的价格普遍在20左右,不到3美元,这个价格,几乎是美国一区价格的八分之一到十分之一。倘若这种DVD流入一区市场,势必会对美国一区的DVD的销售造成冲击。
    这种问题在区码限制的情况下原本是不存在的,可正如前面所说的那样,现在的DVD机子基本能通读全区,就算不能通读,找个家电修理店,人家也可以帮你改成全区。在这种区码限制如同虚设的情况下,低价区的DVD对高价区的DVD的冲击是种必然。
    由此,中国大陆以外的电影,倘若在国内发行DVD,总是有这样那样的缩水,比如港片不带粤语、缺少花絮、静态菜单、英文音轨下的中文字幕不可 消、没有DTS、没有原版自带的彩蛋等,这些缺陷都导致了六区的DVD玩家对六区的DVD质量缺少信心,为了享受优质的DVD,六区的玩家走向了另外一个 极端——那便是集合各区精华的盗版DVD成了玩家的最爱。
    区码限制无形中成了国内盗版DVD“蓬勃发展的催化剂,这可能是DVD标准的制订者们所始料不及的。
    ·收入问题·
    这个问题主要不存在DVD上,因为国内盗版DVD的猖獗,已经使得正版厂商不得不压低自己的售价和盗版DVD打价格战。以高于盗版不多的价格 甚至等同于盗版的价格进行销售。这点做法使得中国正版DVD逐渐抢回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市场,因此收入的限制并不对DVD正版的销售有多少影响。
    这个影响,主要始来自于电影票的价格。
    美国电影的票价大多始在68美元之间浮动,其价格在相当于在中国不到10元。因此,美国正版在美国的价格也相当于中国六区在中国大陆的价格。由此可见,中国的整个电影市场,DVD的价格基本已经和国内人们的收入水平相当,反而是电影票的价格居高不下。
    美国的院线的收入主要来自于爆米花和可乐的销售,经常这两样看电影的附属品的利润甚至超过其电影票本身的利润。因此电影就美国社会来说是一件 很普通的消费品,而不是奢侈品。可在中国大陆,看电影在大多数情况下,却是一种奢侈品,象北京上海这样的高收入地区,电影片一张八十元,乃至于上百元的价 格屡见不鲜,在这种价格下,走进电影院的人自然少。
    那么无法走进电影院的这批人,就分成了三种人,一种买正版碟,一种租碟,一种便是买盗版碟。而租售的碟片基本是盗版碟,因此,过高的票价也直接导致了一部分人选择了相对廉价的盗版。
    ·畸形的租碟市场·
    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影片录像带和碟片的出租一直是存在的。但是,中国的音像市场在租碟方便,却一直是个空白,这里指的空白是出租碟这种商品的空白,而不是市场的空白。
    我们从影碟店租回来的影片前的版权信息可以看出,这些碟片(无论是盗版还是正版)都是属于家庭娱乐性质的,就是说这张碟片只能用于家庭观看,是不能拿到公共场合播放,更不能将其作为商品出租以谋取利润,这点在版权上,是不允许的。
    而美国和日本,这两个音像行业较为发达的国家,他们都有出租版的DVD存在。出租版是正式版的简化版,其表现为静态菜单、无花絮、字幕少、有 时无正式版的DTS,这点和国内的某些正版DVD的品质有点类似。因为租碟的人是不关心其DVD的制作,如菜单,花絮等,他们只关心影片本身。
    租一张影碟所付出的价钱会是购买一张DVD的价格的十分之一甚至更低,对于那些无意收藏DVD的朋友是个很好的选择。可是国内音像制作厂商却忽视了这片市场的存在,相关的行政机构也未对这个市场进行规范,便造成现在的出租市场基本被盗版所控制的一种局面。
    ·风险问题·
     这个问题便是源自于电影票本身。
    中国相对价格偏高的电影票,造成了看电影是种奢侈活动,电影成了一种必须让消费者考虑再三,会根据自己收入以及需求等等元素进行衡量后再决定是否消费的商品。这便形成了消费者一种购票风险评估的心理的情况。
  评估便是所观看的电影是否对得起这张电影票。这种心理始于张艺谋《英雄》的上映,张艺谋的《英雄》使无数人再次走进了电影院,却 使得人们在看完后大呼失望后,有了这种购票风险评估。之后的《十面埋伏》,到了现在的《无极》,更让人们的这种心理推倒了极致。以至于《无极》上映 后,不少朋友大呼上当,而有些朋友则庆幸自己没走进电影院。
    这便是购票风险评估的结果,因为大部分朋友觉得,《无极》这部电影,对不起那个票价。
    以我所在的城市福州为例,《哈里·波特》这样一部在全世界都颇受好评,且视觉效果也相当出色的电影,票价为35元人民币,《无极》这样一部无论始口碑,还是视觉效果,甚至于片长都逊于《哈里·波特》的影片,票价为40元人民币。
    这种票价的差距,便给人一种感觉,票价无法和影片的质量成正比。
    这种情况相信在美国也存在,然而正是因为电影在中国是个奢侈品这种身份,使得这种差距更为明显,更为激发矛盾。在无法权衡自己是否要走进 电影院是否要走进电影院冒险后,在中国某些电影质量低下,加上过分夸大虚假的宣传之后,更多的朋友终于为自己的钱包考虑购买了盗版。
    用那些朋友的话说,幸好买了盗版。或者,幸好我只有BT下了看。
    相信,这种矛盾依然存在。相信,这种评估也将继续刺激着盗版市场的发展。
    二、 我们怎么用盗版?
    ·谁玩盗版?·
    一项调查显示,目前文化程度越高,购买盗版的比例却越高。硕士以上群体,购买盗版的比例竟高达78.6%;本科次之,达到65.8%;专科第 三,占52.5%;高中占50.0%。这是由于文化水平越高,对文化产品的需求也就越多,盗版在某种程度上能满足他们的需要。调查还表明,收入越高,购买 盗版的反而越多。月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购买盗版的比例达75.0%;月收入在20002999元的,购买盗版的比例为67.4%,位居第二;收入 30003999元的,购买盗版的比例为66.7%,位居第三。
  ——《音像市场环境趋向好转 但盗版出现新苗头》
    曾几何时,谈起盗版,便是低质,而买盗版的,便是低素质。
    可现在事实是这样的么?
    不可否认中国人现在的版权意识还是相当的薄弱。但是这个和中国的盗版零售市场的关系并不是很大,或者说不如我们大家所想象的那样大。
    我也是个盗版购买者,而且也热衷于购买盗版,平日也喜欢上国内一些知名的DVD论坛,对购买DVD这个圈子还是有所了解。
    中国盗版DVD已经形成品牌化,所谓的品牌化就是盗版DVD也有自己的牌号,并且也热衷于炒作自己的牌号。
    国内DVD盗版市场的主流牌号总是在十个左右徘徊,不可否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的牌号退出,但仍然有不少牌号在退出市场后换了个马甲继续在这个市场中拼杀,或者说,一旦有个牌号退出,就马上有另外的牌号顶替其位置。
    而国内,盗版DVD的市场份额也基本上被这几个主流牌号瓜分去大部分,而剩下的那些零星牌号不值一提。为何?
    主流牌号的盗版DVD所面对的客户群便是有一定经济基础,对DVD较为熟悉,且每个月会拿出一定的金钱作为自己在DVD上的投资,这一类人, 购买力少则一年为一两千,多则上万,若按客户群来划分的话,这一类人便是这些盗版DVD品牌的大客户,谁能牢牢掌握这些客户,就意味着能够在激烈的市 场竞争中分一杯羹。
    一个企业的大部分利润是来自于大客户,这一点在盗版DVD上也一样适用。
    现在再来看看这一批大客户,我们来看看,他们为何买DVD?为何买盗版DVD
    前面已经说过,这批人群喜欢DVD,甚至热爱,一部分玩家对DVD的甚至已经是专业水平,可以说,是这批人推动了中国DVD的普及,这些人,便是我们常说的意见领袖,至少,他们在DVD方面是可以影响一部分人的。
    而这一部分人,一些是纯粹的玩家,已经完全将DVD作为一个文化商品来把玩以及收藏,而另外一部分人,则成了盗版DVD宣传者,便是俗称的枪手
    便是他们,一天天的混迹于DVD论坛,虽然支持不同品牌的玩家和枪手之间因为利益问题而摩擦不断,但他们除了对DVD有深刻了解之外,还有一个共同点——喜欢正版。
    这是任何一个DVD玩家都会经历的路。
   一个制作精良的正版有着盗版不可比拟的优势,除了更加精美的包装和印刷之外,优质的片基决然不是盗版可以比的(虽然现在盗版DVD大多也是用 正版生产线,但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在正版生产线上生产出的盗版DVD都要将片基上“IFPI”后面的编码用电烙铁烫掉,以至于给片基造成不可修复的物理 损伤),更加严格的灌制(一张母盘基本只能灌制一千张有质量保证的DVD,优质的正版便是按照这个标准进行灌制,且成品率控制得相当严格,甚至只会达到 60%多一点,而盗版基本上一张母盘会灌制60008000张),种种的元素表明,正版有着盗版绝对不可能有的一些优势,如片基的保存时间更长(去年便 有一个盗版DVD品牌爆发白碟事件,便是因为片基不佳而造成片基过早氧化),更具收藏价值。
    以上这些元素,对于任何一个喜欢DVD的玩家来说,都是一个无法拒绝的吸引力。而上面所说的发烧级玩家和枪手,更是以收藏正版为荣,我们熟悉 的《T2UE版、《T2EE版、三区的《指环王》三部曲、一区《黑客》十碟装等众多优秀的原版或正版碟,都是在这些人的力推之下,成为每个DVD玩家 所希望拥有的精品。也正是这些人,在各自的论坛上不时的推荐优秀的正版,使得那些盗版DVD论坛对DVD的讨论也更多关注原版和正版,使得盗版DVD大客户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给了正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这便产生了一个相当有趣的现象,盗版DVD玩家在无形中推动着正版行业的发展,这个现象在后面会详细说到。
    然而,即便如此,在盗版DVD论坛上,反对正版的声音还是不绝于耳。但仔细观察,却发现对于正版DVD讨伐更多是在六区碟片上。
    所谓爱之深,恨之深。
    中国大陆拥有着这个世界上数量最为庞大的DVD玩家,但便是这群人,却不得不面对一个尴尬的问题——六区的DVD制作却一直无法让他们开心起来,换句话说,六区的DVD无法使得他们产生亲切感。于是,便有了一个专属他们的区九区的诞生。
    九区,是不同于所有六区的一个特殊区,它代表着中国盗版,它代表着你可以在一张碟上,看到世界上最好的画质,最好的音质,最多的花絮。
    可以说,与其说九区的诞生是种无奈,不如说是对大陆六区的一个嘲讽。当九区DVD的收藏价值远远超过六区之时,中国大陆的DVD玩家就越发希望自己六区的DVD能争气。
    希望六区进步,这便是各大DVD论坛上的一种普遍声音。而对正版六区的讨伐,更多的是因为六区DVD质量的低劣,用一些碟友的话说,有些 六区正版碟片,除了片基,其他什么都不是。因此每当六区做出一些真正优质的DVD,一些值得收藏的DVD之时,论坛上对其的赞美也是毫不吝啬,在其六区正 版的价格不会比盗版高出太多且质量还算过硬的情况下,大多数玩家还是愿意选择正版做为收藏,这也算是对六区进步的一种鼓励,一种支持,比如泰盛文化的《功 夫》收藏版、中录华纳的《黑客帝国》十碟装这种近年少见的六区精品也在这些盗版论坛得到了少见的支持——盗版DVD玩家就这样无形之中成了中国正版DVD 的最大支持者,简单来说,就是盗版DVD中的大客户,同样也是正版DVD大客户
    现在六区正版DVD价格在高出盗版DVD不是很多的情况下,DVD玩家不选择正版,不是价格的原因。
    当权者以及不了解这个圈子的朋友,请不要再用手指指着这些DVD玩家,这些玩家,对正版的支持,是你们完全想象不到的。
    ·盗版推动正版·
    这便是我之前说的那个有趣现象。
    盗版DVD分为两类,一种是简装的D9,一种是精装的D9。简装D9以价格取胜,且大多只有一碟,适用于对花絮不是特别关心的朋友购买,而精装D9,用接近原版的包装,多碟包装,适用于喜欢花絮以及收藏的朋友。
    早期六区正版质量的低劣有时达到让人无法忍受的地步,于是玩家将更多的精力装向了制作相对精良的盗版,以满足自己的收藏欲望
    盗版,这样一个见不得光的行业,却在其运作中有着相当科技化的策略。除去DVD制作本身就是相当有技术型的行业之外,关键还是其盗版DVD的宣传策略。
    DVD玩家大部分都是网民,他们热衷于上网讨论DVD,早期对DVD的研究(那时DeCSS这种技术还没出现之时,盗版DVD大多还是模拟 版)便是从网络上开始的,因此,当盗版DVD开始品牌化运作之后,将其宣传的重点转移至网上,雇佣枪手为其宣传,乃至于和DVD论坛合作,将一些有人 气的DVD论坛作为自己的官方网站,同时用一些较为新鲜的DVD咨询来聚集人气,以达到宣传的效果。而这种手法的效果,也是相当明显的。
    最终,这种方式最后也被正版厂商所借鉴,从2005初开始,六区几个较为有实力的正版DVD生产商也加重了网络宣传力度,或干脆将网络宣传作 为主宣传阵地,甚至让自己的员工上相关的论坛充当枪手。之前提到的《黑客帝国》十碟装,从上市之前就不遗余力地在网络上造势宣传,使得《黑客帝国》十 碟装这套节目无论从之前的宣传和后面的销售来看,都成为2006年六区DVD的一个亮点。
    这是盗版影响正版的一个方面:宣传。
    价格,这是个关于盗版和正版之间一个很敏感的问题。
    然后,正版的价格真得搞得离谱么?其实不然,在盗版DVD还是模拟版时代的时候,一张盗版D5的价格甚至高达几十元,到了现在,一张简装盗版 D9的价格为10元,而精装的单D9的价格约为16元,而如中凯,泰盛一些不错的节目,其单精9的价格约为16元到25元之间,其价格的差距仅仅为几元, 甚至一样。而一些多碟包装的精9,其价格甚至达到平均每张D920元,甚至更多。
    所以,盗版在正版面前已经没有了那种大家觉得理所当然的价格优势,正如前面所说的那样,在相差不多的价格之下,玩家选择盗版是因为正版的质量不过硬。
    而盗版价格对正版的影响是盗版每次价格的拉低都会促使正版价格的拉低,正版价格的拉低无疑可以使更多的人可以购买正版DVD,这对正版DVD的普及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
    可以说,因为盗版DVD,使得中国DVD的价格到了一个符合中国人收入的水平。
    这便是盗版影响正版的第二个方面:价格。
    现在来说说盗版中一个很有意思的类型——精装版。
    在人们传统的印象中,盗版一定是印刷粗劣,包装简陋的代名词。但事实证明,这些只是某些行政部门的官腔,当然我们可以理解他们是为了打击盗版,或者是他们对盗版DVD根本不了解。
    还是先从简装的说起。
    现在简装的包装基本已经有了一个标准:DVD用硬纸套装,然后在放到简装DVD袋子中去,DVD封套上过UV
    这仅仅是简装。
    而精装的一个最大的卖点就是仿正版包装,这主要是用来满足那些喜欢包装的DVD玩家。这些DVD少则两三碟,多则上十碟,而价格也是高得甚至 离谱,超过了六区正版的价格。这些李鬼,倘若在没有见过原版的情况下,除去片基,他们的品质甚至已经超过了大部分六区正版,比正版还要正版 以至于一些黑心的商家,以及淘宝网上的一些奸商,都将这些伪正版当作原版卖。
    精装的盗版DVD抢去了原本属于正版的精装市场,这一鞭敲得正版不轻。可喜的是,如中凯,泰盛,中录华纳,中录德加拉这些中国大陆较为有实力 DVD厂商已经开始慢慢将自己的DVD作为一种特殊商品经营,作为一种收藏品经营,而不是单纯的电影。如中凯的《十面埋伏》限量版、《无极》的三色版和 豪华版、泰盛的《功夫》雕像版、中录华纳的《黑客帝国》十碟装、中录德加拉的《超人总动员》玩偶版,且不论这些电影的优劣,这些DVD节目的制作都已经接 近世界DVD制作发达水平。
  
  这便是盗版影响正版的第三个方面:包装。
    直接胶转磁,画质修复能力不强,甚至两声道甚至伪5.1声道等等一些DVD最为根本的东西使得以前正版一直成为玩家的众矢之的。而这方面,偏 偏是盗版DVD的优势。因为DeCSS技术,可以使盗版DVD轻松地从各区的原版DVD中取其精华,如一区或二区的视频,二区的满档DTS,三区的菜单和 字幕等,盗版DVD有着正版DVD所不能比拟的视听享受,而正是这些元素,成为之前正版DVD和盗版DVD的一个竞争瓶颈。
    在一次次的探索中正版厂商终于发现,发行快版并不是发展之道,喜欢DVD的玩家关心的是DVD本身的品质,用他们的话说等,是一种美德 因此,六区正版DVD厂商已经开始逐步重视其DVD的视听享受,除了一些精装版大多包涵满档或半档的DTS之外,还有诸多花絮,就连抢市场的快版D5也少 有直接胶转磁的,大多都有不错的画面和一条杜比5.1声道。
    这便是盗版影响正版的第四个方面:视听。
    盗亦有道。这便是DVD玩家对盗版DVD的期望,当然,对于玩家而言,他们更喜欢正更有道
    三、 我们该怎么对待盗版?
    对付盗版,其实更多的应该从我们的体制找原因,而不是一个脑儿都将责任推给了盗版商。其实盗版在中国大陆的存在有着太多的因素,地方保护主义,以及一些行政部门甚至可以从盗版中分一杯羹也成了国内盗版猖獗的一个原因。
    如何控制盗版,前面的论述中其实都已经提到了。但最根本的办法便是放开电影市场,用分级制度代替审查制度,这样,我们就能通过正规的渠道看到许多优秀影片。
    一部电影,无正版可看,何来支持正版可言?
    可喜的是,近两年中国的正版厂商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如中凯就作出了不少素质不错的节目。加上代理力度的加强,如泰盛文化做为哥伦比亚的六区代 理,也给我们带来了不少的影片。而中录德加拉一直是六区DVD中的优等生,该公司和迪斯尼的合作,为我们带来了不少好片子,值得一提的是,中录德加拉的节 目是六区中缩水较少的DVD,比如保留了原版中的彩蛋,全汉化的动态菜单,可隐藏的字幕等等。而去年成立的中录华纳,虽然为了防止六区碟片六入一区对其一 区影碟的销售造成影响而对DVD进行了一定的缩水,如菜单静态,字幕不可消等等,但该公司的出现让我们国内的许多观众第一次在正版上看到了华纳公司的一些 经典的电影,其与全球同步甚至首发一些新片的DVD,更是让观众对于新片的感觉不再是姗姗来迟。在其成为环球公司在六区的代理商后,更是给我们带来了《辛 德勒名单》这样优秀的DVD,也使得我们六区有了自己的正版《侏罗纪公园》和《ET》这样的优秀的影片。
  
  四、 写在最后
    用一句话来结束这次的话题。
    毕竟,我们也想喊出:我用正版,我自豪!
    望中国正版与影迷共勉!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古时候女子私处叫法

怎么避免流氓软件骚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