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December, 2015

推特日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孟子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孟子 — 三家村 (@Coze) December 31, 2015 via Twitter https://twitter.com/Coze December 31, 2015 at 01:19PM

文学典故:秉烛夜游

《古代十九首》有“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年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之句。曹丕为魏王世子时,与吴质交好。建安二十二年大疫,一时文人如徐趕,刘桢,陈琳,王粲等均痢疾死亡, 曹丕应作书与吴质,劝其惜时自娱。书中有“古人思炳烛夜游,良有以也”之句,后人遂 以“秉烛夜游”喻及时行乐 。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中即用曹丕原语,只省一“思”字。以后又引申出秉烛看花。如唐白居易《惜牡丹花》“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李商隐《花下醉》“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宋苏轼《海棠》“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均袭此意。

白居易《与元微之书》

元和十年,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元微之其时正病重,但仍赋诗一首,以寄老友:“残灯无焰影幢幢( chu á ng ),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起坐,暗风吹雨入寒窗。” 《与元微之书》写于元和十二年,乃白居易到任九江后,写给元微之。是年,作者四十七岁,身遭掌权者排挤。但他深知老友时时牵挂,不言一句苦闷,只是絮絮叨叨地说自己家人安康、俸禄够用、尽享山水之乐。一句“微之微之”,胜却千言万语。那些老爱诉苦的人,真应该学学白乐天。 微之微之!不见足下面已三年矣,不得足下书欲二年矣,人生几何,离阔如此?况以胶漆之心,置于胡越之身,进不得相合,退不能相忘,牵挛乖隔,各欲白首。微之微之,如何如何!天实为之,谓之奈何! 计足下久不得仆书,必加忧望,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其余事况,条写如后云云。微之微之!作此书夜,正在草堂中山窗下,信手把笔,随意乱书。封题之时,不觉欲曙。举头但见山僧一两人,或坐或睡。又闻山猿谷鸟,哀鸣啾啾。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尘念,此际暂生。余习所牵,便成三韵云:忆昔封书与君夜,金銮殿后欲明天。今夜封书在何处?庐山庵里晓灯前。笼鸟槛( ji à n )猿俱未死,人间相见是何年!微之微之!此夕我心,君知之乎?乐天顿首。

文学典故:人面桃花

唐诗人崔护,资质甚美,清明独游长安南庄,至一村户,见花木丛萃,寂无人声。因渴极,叩门求浆。良久始有一女子应门,捧杯水让坐。女子独倚庭前桃花斜河,姿态楚楚动人;凝睇相对,似有无限深情。崔护以言挑之,不应。彼此注目久之。崔辞行,女子送至门,如不胜情而入。次年清明,崔护追忆此事,情不可邂,又往探访,唯见门院如故,扁锁无人。惆怅之余,乃题诗于门扉曰:“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后代诗文中常 以“人面桃花”喻男子邂逅一女子,来后不复再见的惆怅心情。 ( 来源 )

为何手帕别名为陈姥姥

陈姥姥,巾帕之别名也。《读古存说》,诗无感我帨兮,内则注,妇人拭物之巾。尝以自洁之用也。古者女子嫁,则母结帨而戒之,盖以用于秽亵处,而呼其名曰“陈姥姥”,即严世蕃家所用“淫筹”也。故徐太室谓“野有死麕”为淫诗。

推特日记:赶在2016年前,LG至于收到6.0的OTA 了。

赶在2016年前,LG至于收到6.0的OTA 了。 — 三家村 (@Coze) December 29, 2015 via Twitter https://twitter.com/Coze December 29, 2015 at 03:39PM

香艳:《西厢记》淫艳词

《西厢记》艳冶绝伦。以“绣鞋儿刚半折,柳腰儿恰一搦。羞答答不肯把头抬,只将鸳枕捱。雲鬟仿佛坠金钗,偏宜 ? 髻儿歪。我将你纽扣儿鬆,我将你罗带儿解。兰麝散幽斋,不良会把人禁害。咍,怎不回过脸儿来?软玉温香抱满怀。呀,刘阮到天台。春至人间花弄色,柳腰款摆,花心轻折,露滴牡丹开。蘸着些儿麻上来。鱼水得和谐,嫩蕊娇香蝶恣采。你半推半就,我又惊又爱,檀口揾香腮”以上为正写。以红娘口中“他并投效绸缪,倒凤颠鸾百事有。我独立在窗儿外,幾曾敢轻咳嗽。立苍苔,只把绣鞋儿冰 [ 按:原作 [ 王水 ]] 透”及“你个月明纔上柳梢头,却早人约黄昏後。羞得我脑背後,将牙儿衬着衫儿袖。怎凝眸,只见你鞋底尖儿瘦。一个恣情的不休,一个哑声儿厮耨 [ 按:原作褥 ] ,那时不曾害半星儿羞。”词之淫艳,以此为极。

推特日记:“《咬文嚼字》杂志颁布了2015年十大流行语榜单,分别是:‘获得感’‘互联网+’‘颜值’‘宝宝’‘创客’‘脑洞大开’‘任性’‘剁手党’‘网红’‘主要看气质’。而另一些流行语‘然并卵’‘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等被排除在外”……

“《咬文嚼字》杂志颁布了2015年十大流行语榜单,分别是:‘获得感’‘互联网+’‘颜值’‘宝宝’‘创客’‘脑洞大开’‘任性’‘剁手党’‘网红’‘主要看气质’。而另一些流行语‘然并卵’‘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等被排除在外”…… — 三家村 (@Coze) December 27, 2015 via Twitter https://twitter.com/Coze December 27, 2015 at 05:53PM

香艳:“屄”诗

  有狂生不信扶鸾之术。某夕鸾仙值麻姑降坛,生至密室潜书一封,掷坛请判。乩笔忽振,成要孤儿词 [ 按:此处似不通。疑“要”为“耍”之误。然是否有“耍孤儿”词牌未能检索到。看其格律,实乃半阙西江月。故存疑。望识者不吝指教。 ] 一阕。词曰:立似沙弥合掌,坐如莲瓣微开。无知小子休弄乖,是尔出身所在。狂生失色遁。众拆封视之,大书一“屄”字也。屄,《正字通》曰布非切,女子阴也(有顽童戏书“卵”字于掌,以叩箕仙。何仙姑乩判云:似卯原非卯,如邛不是邛。仙家无用处,转赠与尊堂 [ 按:堂与邛二字不叶韵,疑应作“翁” ] 。卵即男之外肾也)。

文学典故:章台柳

唐代诗人韩羽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居京时得一姬柳氏,才色双全。后韩羽为淄清节度使侯希逸幕僚。时值安史之乱,他不敢携柳氏赴任。分别三年,未能团聚,因寄词柳氏云:“章台柳,章台柳,往日依依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柳氏也有和词云:“杨柳枝,芳菲节,可恨年年赠离别。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她因自己貌美独居,恐有意外,就出家为尼。不久被番将沙吒利劫去,后赖虞侯将许俊用计救出,始得团圆。后人就名韩羽寄柳氏词的词调为“章台柳”。 “章台柳”亦被用为可任人攀折之路,柳墙花而专指妓女之类的人物。

典故:蔷薇又名“卖笑花”

武帝(汉)与丽娟看花,而蔷薇始开,态若含笑,帝曰:“此花绝胜佳人笑也。”丽娟戏曰:“笑可买乎?”帝曰:“可。”丽娟遂命侍者取黄金百斤,作买笑钱奉帝,为一日之欢。蔷薇名“卖笑花”,自丽娟始也。(《贾子说林》)

文学典故:一梦才女得佳句

赵明诚幼时,其父将为择妇。明诚昼寝,梦诵一书,觉来惟忆三句云:“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以告其父。其父为解曰:“汝待得能文词妇也。‘言与司合’是‘词’字,‘安上已脱’是‘女’字,‘芝芙草拔’是‘之夫’二字,非谓汝为‘词女之夫’乎?”后李翁以女女之,即易安也,果有文章。易安结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词曰:“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外传》)

文学典故:无弦琴

晋代诗人陶渊明,虽不善琴,却置“无弦琴”一具,每逢酒酣意适之时,便抚琴以为寄托。宋代文学家欧阳修作《论琴贴》,自谓曾先后得琴三具,一张比一张名贵。但“官愈昌,琴愈贵,而意愈不乐。”当其任夷陵县令时,日与青山绿水为邻,故琴不佳而意自适;官至舍人,学士以后,奔走于尘土之间,名利场上,思绪昏乱,即弹奏名琴,也索然无趣了。因云:“乃知在人不在琴,若心自适,无玄也可。”苏轼《琴诗》云;“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匝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此均言声音不在琴,其意均从陶渊明“无弦琴”一事翻出。典见《昭明太子集。陶靖传》

饭后散步谓“消摇”

古之老人,饭后必散步,欲摇动其身以消食也。故后人以散步为“消摇”。(《采兰杂志》)

文学典故:咏絮才高

东晋政治家谢安在雪天合家聚谈,与儿女讨论文义。正值户外雪越下越大,谢安兴致勃发,就指着外面的飞雪问:“白雪纷纷何所似?”谢安的侄子谢朗随口说:“撒盐空中差可拟。”侄女谢道韫接着道:“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听后大加赞赏,夸奖侄女才思不凡。谢道韫是东晋有名的才女。柳絮随风飞扬,壮似飞雪,用以比喻纷飞的白雪,恰切而形象,故世人誉妇女有诗才为“咏絮才”。

手淫和偷窥诗

徐枕亚改唐诗咏手淫云: 纱窗日落间黄昏,金屋无人见腻痕。 寂寞空床春欲洩,梨花满地不开门。 此诗仅改三字,语妙入神。壮青咏品箫云: 裸将郎体赤条条,秋尽情根草未凋。 梦醒蓝桥明月夜,玉人凑趣学吹箫。 又窥美人换中衣诗,不知谁作,虽涉淫亵,已描摹尽致。 凿壁偷 [ 按:原作愉 ] 光见素娥,素娥灯下易青罗。 一身白似三冬雪,两腿肥于八月鹅。 挑脚劈开鹦鹉嘴,翻身露出凤凰窠。 令人顿起相思念,何不开门与我和。

突厥祖先高车国始于狼妻产子

匈奴单于二女下台为狼妻而产子,後遂滋繁。是为高车国。突厥之先,匈奴别种也,为邻国破灭。有一儿刖足断臂,弃草泽中。及长与牝狼交,遂有孕,生十子。勿吉国俗,初婚之夕,男就女家,执女乳而妒罢。按,《魏书》作执女乳而罢,便以为定。(《思无邪小记》)

“朋友如手足,妻子如衣服”

刘备的夫人沛国人甘氏是三国时代著名的美女之一。刘备之前的好几个嫡妻先后丧生,每次刘备遇难自己先跑,全靠赵云的保护,甘夫人才幸免于难。当初桃园结义的时候张飞与关羽都杀了自己的妻子跟随刘备,那句有名的“朋友如手足,妻子如衣服”的话就是刘备说的。

五不女及犍者漏者和怯者

世有五不女,曰:螺、纹、角、鼓、脉。螺者,牝内旋有物如螺;纹者,窍小即实女也;鼓者,无窍如鼓;角者,有物如角,即阴挺是也;脉者,一生经水不调,及崩带之类。亦有五不男,曰:天、犍、漏、怯、变。 体 兼男女,俗名二形,《晋书》谓之人屙,有值男即女,值女即男者,有半月阴半月阳者,有可妻不可夫者,有上半夕为女,下半夕为男者,统名之曰变;有天阉无阳道者故曰天;犍者,阳势阉去,寺人是也;漏者,精寒不固,常自遗洩也;怯者,举而不强,或见敌不兴 [ 按:原作與,愚以为乃将兴的繁体字興误排作與,故改 ] 也。 是皆无生育之道也。惟天阉之人,阴纔如蚕,《灵枢经》所谓天宦者是。唇口不荣,故鬚不生,一望可知,非可以药力为也。

“如梦令”咏破瓜

一人娶妻已破瓜无元。袁可潜作“如梦令”赠之云: 今夜盛排筵宴,准拟寻芳一遍。春去已多时,问甚红深红浅。不见不见,还你一方白绢。

《埋忧集》之3P

  《埋忧集》载“捉奸”一条。妇供称向来与一人共戏,终嫌未畅所欲,故约二人于是日偕至,相与前後来攻。其时方极酣适,不意为夫所觉,一杀一逸。其判曰:从来为雲为雨,冶容或致诲淫;而在匹妇匹夫,作配但称佳偶。故面首三千,止供酣战于山阴;私乳分明(注另录于後),仅效水嬉于海外。纵河间左 [ 按:“左”字似不通,疑应为“之” ] 且窥且合,犹然日夜呼号;而武瞾之即吮即交,不闻弟兄夹击。乃者腹背受兵,居然鸟鼠同穴。以两雄共一雌,竟双管之齐下。左旋右抽,有鸟斯翼,前茅後劲,其实能容。尽教箭激连珠,绰有馀地;倘使桃翻锦浪,尝许分羹。岂霸王之逐鹿,界划以沟;拟碧玉以破瓜,剖分而食。方其二人同心,自必皆大欢喜。抑知彩凤随鸦,在罗敷原自有婿;惊鸳打鸭,彼卧榻岂容他人。所嗟倾国倾城,佳人难再;既已一生一死,罪案可消。我见犹怜,掩面忍诛尤物;奔者不禁,宽政宜及仲春。姑予薄惩,此後风流休放诞;待搜漏网,肯教渊薮久逋逃。庶幾二五之耦耕,永示千秋之孽报(粤西自肇至梧,妇人四月即入水浴,不避客舟。男女时亦相杂,或触其私不忌,惟触其乳则怒相击杀。以为此乃妇道所分,故极重之)。

推特日记:古代文人蛮趣味,有专著《嫖经》(明代),总结其“嫖”有“五要三不可”。

古代文人蛮趣味,有专著《嫖经》(明代),总结其“嫖”有“五要三不可”。 — 三家村 (@Coze) December 18, 2015 via Twitter https://twitter.com/Coze December 18, 2015 at 02:46PM

推特日记:#段子 https://t.co/mcrFv2A5bk

#段子 pic.twitter.com/mcrFv2A5bk — 三家村 (@Coze) December 18, 2015 via Twitter https://twitter.com/Coze December 18, 2015 at 12:48PM

香艳春宫:波士顿美术馆收藏清代石城殷奇画春宫图册

Image
下载地址: 地址一   地址二 (密匙:!1SMAjKdQ9vTJEkxh_op1SmG8HlDZUe1lfLW5adj3uYI)

香诗艳词:《牡丹亭》

《牡丹亭》:“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转过言,芍药栏前,紧靠着湖山石边。和你把领扣鬆,衣带宽。袖梢儿揾着牙儿苫也,则待你忍耐温存一晌眠。是那处曾相见。相看俨然,相 [ 按:相字疑为衍文 ] 难道这好处,相逢无一言。”“这一霎 [ 按:“霎”原作方框“ □” ,据原文补 ] 天留人便,草藉花眠。则把雲鬟点,红鬆翠偏。见了你紧相偎,慢厮连,恨不得肉儿般团成片也。逗的个日下胭脂雨上鲜。”此则托于梦中,与《西厢》一般绝艳。至“单则是混阳烝变,看他似虫儿般蠢动把风情搧。一般儿娇凝翠绽魂儿颤。这是景上缘。想内成,因中见。淫邪展污了花台殿。他梦酣春透了怎留连。拈花瓣闪碎的红如片。”花神口中,与红娘眼底,一样蹊径。

“闭门羹”的来历

唐代宣州城出了一位叫史凤的名妓,她不仅人长的 标致 风流,拥有沉鱼落雁之貌,而且能歌善舞,有一副迷人的金嗓子,舞姿更是令人倾倒,赋诗、抚琴、泼墨、作画,无不精通。因此她是名声骚动,轰动一时,方圆百里的贵胄子弟、风流才子,都以一睹史凤芳容为快。引得那些浪荡公子和好色之徒不惜千里迢迢,纷纷登门拜访,重金求见,把妓院经常围得水泄不通。 然而,史凤却恃才自高,对他们手中的金银不屑一顾。她重才不重金,把前来求见的人,以品貌才学分成三六九等。对上等的客人来,她下楼接待;若是纨绔子弟,不学无术之辈上门,则统统拒之门外。久而久之,一些屡被慢待的公子哥儿对她怀恨在心,四处造遥中伤史凤。聪明的史风就想出了个办法,对被拒绝的人皆赏一碗羹汤,这样一来倒也堵住了他们乱说的嘴皮。后来,上门求见的人只要一看见摆上羹汤,就知道史凤不愿接待,心领神会而知趣地离开告退。心中虽感不满,但也无话可说。 那么,史凤摆的“闭门羹”到底都用什么料做的呢?所谓羹,最初时系指肉类,后来以蔬菜为羹,再后来对凡熬煮成有浓汁的食品皆以羹称之,如雪耳羹、水蛇羹、燕窝羹等。据说,史凤的“闭门羹”是用豆腐和鸭肠子做原料的,之所以用这些不值得一提的原料来做这道菜,就是为了表达主人对客人的轻视。不过,让史凤自己没想到的是,还真有些不知趣的人吃了史凤的“闭门羹”后,觉得味道不错而引得一些人专门来尝“闭门羹”。如今,“闭门羹”还成为了安徽沿江一带的传统名菜! “闭门羹”也就由此事而得名并流传至今,后来“闭门羹”也就成了拒绝客人的代名词。 (来源:唐代冯贽《云仙杂记》所引《常新录》的一段话:“史凤,宣城妓也。待客以等差……下列不相见,以闭门羹待之。”)

推特日记:LG G4 出厂主板有问题,导致自然变砖,论坛都炸了,抱怨满天飞。@My_LGPhone

LG G4 出厂主板有问题,导致自然变砖,论坛都炸了,抱怨满天飞。 @My_LGPhone — 三家村 (@Coze) December 17, 2015 via Twitter https://twitter.com/Coze December 17, 2015 at 10:55PM

文学典故:鸿雁传书

故事源于苏武牧羊。汉武帝时期,苏武奉命出使匈奴,却被囚禁于北海。后来汉匈和好要求释放苏武,匈奴却诈称苏武已死,而后汉朝得到一只从北飞来的鸿雁,鸿雁脚上系有帛书称苏武还在北海,匈奴不得不放回了苏武。从此, 鸿雁便成为了信使的象征 。

姑嫂二人好生猛!

  乾隆丙午,刑部福建司承审一案。狱成,以口供秽亵不能上达。其案为北京香山事。有姑嫂同居,嫂素淫,于後门设溺桶,伺行路之溺者,其阴可观,即招入与淫。一日有屠羊者过而溺,其阴倍于昔之所御者,嫂狂喜迎入,至卧榻解下衣而俯就之。姑坐旁视其事毕,即欲往就,而屠性耐久,自午至未甫了事。腹中饿甚,索饭急。饭毕,姑以为将及己 [ 按:原作已 ] 矣,亦弛衣摩屠者之具,为之吮咂。屠具复举,嫂曰,屠性猛,汝恐不胜,宜再让我。姑许之。嫂颠狂不休,姑情急,水流至踵,怒嫂之诓己也,往别户自缢。嫂之本夫街卒也,归家见妻神色不宁,被褥污秽,乃私自严鞫之,始得其情。姑之夫家方讼于官,以为被嫂磨折而死,不知其事之可丑也(以上具录自袁枚《子不语》)。

香艳诗词:“新婚竹枝”十五首

“解去香罗带一条,中衣宽褪卧红绡。可怜玉腕支持处,压损轻盈杨柳腰。” “绣帏锦帐静无哗,兰麝飘香绕绛纱。今夕风流何所喻,玉簪直插牡丹花。” “仰卧承欢织锦衾,情思荡荡汗淋淋。柳腰无力花心颤,如此风流不可禁。” “雲鬟摇乱绿鬆鬆,一段香魂顶上冲。不顾羞颜推复挽,唤郎声在有无中。” “一为纵送一销魂,气有兰香泪有痕。檀口轻偎红粉湿,侬侬小语细温存。” “娇莺雏燕微微喘,暮雨朝雲暗暗酥。为问萱堂知道否,儿之清白被人污。” “鸳鸯帐裏情无限,翡翠帏中夜欲阑。拭净馀痕神已倦,檀郎醒後复求欢。”

推特日记:Good morning world!

Good morning world! — 三家村 (@Coze) December 17, 2015 via Twitter https://twitter.com/Coze December 17, 2015 at 08:30AM

文学典故:破镜重圆

南朝陈代子舍人徐德言,其妻为陈后主的妹妹乐昌公主。因见天下大乱,国亡无日。恐一旦亡国,离乱之际,夫妻失散,遂破铜镜为二,夫妻各执一半,相约他年正月十五日卖镜都市以谋晤合。未几,陈果为隋所灭。公主被隋朝重臣越国公杨素所获,极受恩宠。德言流离至京城,遇一仆在街头叫卖破镜,正与自己藏的半边契合。就题诗道:“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公主见诗,悲泣不食。杨素知情后,大为感动,终于让他们夫妇团聚。后因 以“破镜重圆”喻夫妻离散后重新团圆。

“丈夫”一词来历

中国有些部落有抢婚的习俗。女子选择夫婿,主要看男子是否够高度,一般以身高一丈为标准。当时的一丈约等于 10 尺,商代以前一尺为 16.95cm ,一丈基本相当于现在的一米七。有了这个身高一丈的夫婿,才可以抵御强人的抢婚。根据这种情况,女子都称她所嫁的男人为“丈夫”。

推特日记:历史纪录片:《南宋》https://t.co/823e56E2oX

历史纪录片:《南宋》 https://t.co/823e56E2oX — 三家村 (@Coze) December 15, 2015 via Twitter https://twitter.com/Coze December 15, 2015 at 06:28PM

文学典故:凌波微步

曹操之子曹植,才高八斗,文名卓著,而在长兄曹丕当政以后,备受猜忌,郁郁不得志。他的《洛神赋》是一篇传诵人口的名篇,其中描写洛神的步态之美云:“体迅飞鸟,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写洛神踏水而行,水面似留足迹之态十分传神。后人遂 以“凌波微步”形容女子之步履轻盈。 如贺铸《青玉案》词“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即用此典。(典见曹植《洛神赋》)。

解手的来历

明初,明政府强制移民。把人用绳子串起来赶着走。如有人想要方便,就对押送的官兵说;“报告大人,请把我的手解开,我要小便(或者大便)”,时间长了,就简化为“我要解手”了。后来“解手”一词,成了方便的代名词。现在仍然流行于江西,湖南,湖北,四川,重庆,河北、河南、山东一带.

生活

活计曰生活,见《梁书》:武帝检视临州王宏库室百余间,有钱三亿馀万,他物称是,谓宏曰:“阿六,汝生活大可!”《北史》:胡叟蓬室草筵,以酒自适,谓友人曰:“我此生活,殊胜焦先。”尉景居官贪秽,齐神武戒之,景曰:“与尔计生活孰多?我止人上取,尔割天子调。”神武大笑。

文学典故:倾国倾城

汉武帝时,协律都尉李延年,曾在武帝前作歌道:“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古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复倾国,佳人难再得。”武帝无限神往,叹息良久曰:“世岂有此人乎?”平阳公主进言,谓李延年有妹,姿容绝代,妙丽善舞。武帝召见,纳入后宫,即后来深受宠幸的李夫人。“倾国倾城”一词,即用以形容女子美貌绝伦,文学作品中引用甚多。

俗语"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来历

朱耀宗高中状元,皇上赏其才招为驸马。朱请求皇上为守寡母亲立贞节牌坊,朱母此时想嫁耀宗恩师。朱阻挠,朱母脱下罗裙说:你替我把裙子洗了,若一夜晒干便不改嫁;若不干,天意如此,不用再阻拦。当日晴天,第二日下起暴雨。朱母对儿子说: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天意不可违!

文学典故:庄周梦蝶

战国时哲学家庄周主张是非齐一,物我两忘。《庄子》中有一寓言申喻此理:庄周梦见自己化作一只蝴蝶,翩翩飞舞,怡然自乐。梦醒以后,自身依然是庄周。因此说,不知是庄周化为蝴蝶呢,还是蝴蝶化为庄周。后世遂以庄 周梦蝶比喻人生如梦幻,难以究诘 。唐李商隐名作《锦瑟》云:“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诗中额联即用此典。

刀削面的来历

元朝为防止汉人造反,规定十户用一把菜刀,轮流使用,用后再交回。一天老婆婆和好面团,让老汉取刀,结果刀被别人取走,老汉返回路上捡了一块薄铁皮,铁皮薄而软不能切面条。老婆婆只好站在锅边砍面,面一片片落入锅内……刀削面诞生了,现在削面的刀也是铁片状,不需要实名就可以买得到!

文学典故:高山流水

春秋时俞伯牙工琴,琴曲托意摇深,常人难解,仅钟子期能赏。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赞曰:“善哉,娥峨兮若泰山。”伯牙旋又志在流水,钟子期叹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后来钟子期去世,伯牙痛失知音,废琴终身不弹。后人遂以 “高山流水”喻知音难遇,也指乐曲绝妙 。

“石榴裙”及“拜倒在石榴裙下”来历

石榴原产波斯 ( 今伊朗 ) 一带,公元前二世纪时传入我国。“何年安石国,万里贡榴花。迢递河源边,因依汉使搓。”据晋·张华《博物志》载:“汉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国榴种以归,故名安石榴。” 石榴有许多美丽的名字:丹若、沃丹、金罂等。丹是红色的意思,石榴花有大红、桃红、橙黄、粉红、白色等颜色,火红色的最多,所以留给人们的颜色是火红的,农历的五月,是石榴花开最艳的季节,五月因此又雅称“榴月”。唐代大诗人杜牧在《山石榴》中写道:“一朵佳人玉钗上,只疑烧却翠云鬟”。 梁元帝的《乌栖曲》中有“芙蓉为带石榴裙”之填词,“石榴裙”的典故,缘此而来 。古代妇女着裙,多喜欢石榴红色,而当时染红裙的颜料,也主要是从石榴花中提取而成,因此人们也将红裙称之为“石榴裙”,石榴裙在唐时是一种流行服饰,尤其中青年妇女,特别喜欢穿着,穿着它的女子也显得格外俏丽动人。如唐人小说中的李娃、霍小玉等,就穿这样的裙子。唐诗中亦有许多描写,如李白诗:“移舟木兰棹,行酒石榴裙”;白居易诗:“眉欺杨柳叶,裙妒石榴花”;杜审言诗:“桃花马上石榴裙”;万楚诗:“眉黛夺将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武则天诗:“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韦庄也唱道:“莫恨红裙破,休嫌白屋低”等。石榴裙一直流传至明清,仍然受到妇女欢迎。《红楼梦》里亦有大段描写,可相印证。 “石榴裙”就成了古代年轻女子的代称 。南北朝诗人何思徵在他的《南苑逢美人》诗中就写过两句:“风卷葡萄带,日照石榴裙”,用石榴来暗比心中美女。元代的刘铉《乌夜啼》中就把石榴直指女子的裙裾了:“垂杨影里残,甚匆匆,只有榴花全不怨东风,暮雨急,晓霞湿,绿玲珑,比似茜裙初染一般同”。到了明代,石榴裙的说话就固定下来,如蒋一葵的《燕京五月歌》:“石榴花发街欲焚,蟠枝屈朵皆崩云。千门万户买不尽,剩将女儿染红裙”。 至于 “拜倒在石榴裙下”的来源,据说与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有关 。 传说杨贵妃非常喜爱石榴花,爱吃石榴,特别爱穿绣满石榴花的彩裙。唐天宝年间,唐明皇投其所好,在华清池西绣岭、王母祠等地广泛栽种石榴,每当榴花竞放之际,这位风流天子即设酒宴于“炽红火热”的石榴花丛中。 杨贵妃饮酒后,双腮绯红,唐明皇爱欣赏宠妃的妩媚醉态,常将贵妃被酒染之粉颈红云与石榴花相比,谁红得艳丽?因唐明皇过分宠爱杨贵妃,不理朝政,大臣们不敢指责皇上,则迁怒于杨贵...

推特日记:在这个链接中点一下按钮就可以保留微软明年即将取消的 OneDrive 免费空间了。https://t.co/MVIMZdWnCM

在这个链接中点一下按钮就可以保留微软明年即将取消的 OneDrive 免费空间了。 https://t.co/MVIMZdWnCM — 三家村 (@Coze) December 12, 2015 via Twitter https://twitter.com/Coze December 12, 2015 at 04:52PM

“倒楣”叫法来源

倒楣一词源于明朝末年。那时中国“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严重限制了广大知识分子的才智发挥,加之考场舞弊之风甚盛,所以要想中举是极不容易的。为求个吉利,举子们在临考之前一般都要在自家门前竖起一根旗杆,当地人称之为“楣”。考中了,旗杆照竖不误,考不中就把旗杆撤去,叫做“倒楣”。

“王八蛋”实为“忘八端”

“王八蛋”这是民间的一句骂人话。实际上,这个词语原来是“忘八端”。 古代“八端”是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此八端指的是做人之根本,忘记了这“八端”也就是忘了基本的做人原则。长而久之以讹传讹,传成了“王八蛋”。

黄花闺女的来历

古时未婚女子梳妆打扮时,喜爱用黄颜色在额上或脸部脸画成各种花纹;也有用黄纸剪成各种花样贴上的。而“黄花”又指菊花。因菊花能傲霜耐寒,常用来比喻人有节操。所以,在闺女前面加上“黄花”二字,就说明这个女子还没有结婚,而能保持贞节。

日本春宫:春画小判摺物

Image
下载地址 (150M )密码( !ijsIF9xwKBduRZjaoLE2J9sT7ojaqVGMJNe_O2luFU8 )

“出恭”的由来

上厕所就是出恭。 “ 出恭”的由来,乃明代学子监学规,每班与“出恭入敬”牌一面,以防生员擅离本班。考试时,场内亦设此牌。士子欲离席入厕,需领得此牌方可行,是件该毕恭毕敬去办的事情。

老公老婆的来历

唐朝有位叫麦爱新的人,考中功名后嫌妻年老色衰想另结新欢。写了副上联“荷败莲残,落叶归根成老藕”。妻子看后续写下联“禾黄稻熟,吹糠见米现新粮。”麦很是惭愧。丈夫回心转意,妻子又写:“老公十分公道。”麦爱新续:老婆一片婆心。“老公、老婆”就这样在民间叫开了

春宫:愛生枕.寺沢昌次画.1776年

Image
下载地址  密码:!5e9JmW7c_Hc_CfJGLqc3aXEvCW5HhbAvZr_Yon2dx8A

推特日记:纪录片:《情欲与谎言:德国人与性 Lust und Lüge - Die Deutschen und der Sex (2015)》 https://t.co/xDRGMsZVMk #coze #feedly

纪录片:《情欲与谎言:德国人与性 Lust und Lüge - Die Deutschen und der Sex (2015)》 https://t.co/xDRGMsZVMk #coze #feedly — 三家村 (@Coze) December 8, 2015 via Twitter https://twitter.com/Coze December 08, 2015 at 09:27PM

推特日记:纪录片:《Racing Extinction 灭绝最后关头》 https://t.co/GIVPt6amDF #coze #feedly

纪录片:《Racing Extinction 灭绝最后关头》 https://t.co/GIVPt6amDF #coze #feedly — 三家村 (@Coze) December 8, 2015 via Twitter https://twitter.com/Coze December 08, 2015 at 09:26PM

日啖一词:不三不四

古人称天为一、地为二。所以天地相加为三,三即成为整体的代表,比如:三部曲、三省、三思、三人行等等;而对于四则称之 " 周全 " ,亦有称心如意的意思,比如四大金刚、四大家、四体、四艺、四书等等。所以把 " 美好事物 " 之外的,行为不端的人统称为 " 不三不四 " 。

胡同的来历

全世界所有的城市都有街、巷,称谓大体相同,某某街、某某道,而只有北京叫“胡同”。胡同一词的由来至今有几种说法,但都与蒙古人建立的元朝有关。 (1) 蒙古语称城镇为“浩特”,大家熟知现在我国内蒙古省会名称是“呼和浩特”。蒙古人进入中原后,建元朝,将北京作为大都,便按照自己的习惯,将中原城镇街巷也称为“浩特”,后被京城汉人读音误叫成了“胡同”。 (2) “胡同”本是蒙古语“井”的意思,其发音为“忽洞”。现在我国内蒙古地区用“井”做地名的也很多,“赛因忽洞”(好井)、“哈业忽洞”(双井)。因为城镇居民生存离不开水井,所以“井”渐渐成为人们居住地的代称。蒙古人建立元朝后,也将此语带入中原,“忽洞”谐音变为“胡同”。 (3) 金、元时期,中原汉人将北方少数民族称为“胡人”。蒙古人建立元朝后,京城汉人仍私下叫他们“胡人”,胡同为“胡人大同”之意。

推特日记:菊部阳秋 https://t.co/fM6K95mWIz

菊部阳秋 pic.twitter.com/fM6K95mWIz — 三家村 (@Coze) December 7, 2015 via Twitter https://twitter.com/Coze December 07, 2015 at 07:29PM

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由来

元朝末年,汉人打算起来反抗蒙古人的统治,却苦于无从传递消息。后来刘伯温想出一条计策,到处散布流言,说有冬瘟流行,除非家家户户都在 中秋节 买月饼来吃,才能避免。人们买了月饼回到家中,发觉里面藏着纸条,上面写着:“中秋夜,杀鞑子,迎义军!”于是众人纷纷起义反抗统治者,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就是这样留下来的。 无锡人中秋早晨一般都吃红烧玫瑰糖芋头,据说也与此有关。相传蒙古灭宋之后,民族压迫深重,汉人时刻都想反抗。有一年,大家约好中秋之夜一齐动手。为了厌胜,人们要吃红烧芋头,象征“鞑子”人头落地,这就是现在中秋节吃糖芋头的来历。 这个传说在潮汕各地则变异为:当时元朝统治者规定,每户潮人家都要住一个蒙古兵,受汉人供养,监视汉人的行动,并且只允许三家共用一把菜刀。老百姓恨极了,便趁着中秋节吃月饼的机会,把相约举事的纸条,放在月饼馅子里。潮人取芋头与“胡头”谐音,且形似人头,因此每至中秋,则以芋头来祭奠祖先,历代相传,至今犹存。 广东各地有中秋节吃芋头的习俗,据说是纪念元末杀鞑子的历史故事。中秋节杀鞑子后,便以其头祭月,后来改以芋头代替。至今广东人剥芋皮时仍称为“剥鬼皮”。

中国古时未婚女子为什么称为“千金”?

春秋时期,据传伍子胥逃亡时得到一位少女的救助,伍子胥告诫少女,不要说曾与自己见面。少女为获信任,投江自尽。伍为此伤感不已,在石上血书:“十年之后,千金报德!”后伍子胥领兵攻入楚国首都,特地在江边用黄金塑少女像纪念她。所以“千金”就成了对未婚女子的敬称 .

元宵的由来

元宵,南方人又叫“汤圆”、“水圆”、“汤团”等。宋人陈元靓写的《岁时广记》称它为“元子”;《乾淳岁时记》称它为“乳糖元子”;《大明一统赋》称它为“糖元”;《武林旧事》称它为“团子”。各地制作的种种元宵,虽然风味各异,但均带有团圆的寓意和象征,为广大群众所喜爱。 元宵最初起源于宋朝,那时民间开始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即用各种果饵做馅,外面用糯米粉搓成球,煮熟后吃起来香甜可口,饶有风趣。因为这种糯米球煮在锅里又浮又沉,所以最早叫“浮元子”,后来有的地区把浮元子改称元宵。 1912 年,袁世凯篡夺革命成果,他一心想当皇帝,又怕人民反对,一天到晚提心吊胆。因为“元”和“袁”、“宵”和“消”同音,“袁消”有袁氏灭亡的意思。 

推特日记:OTA升级android 6.0,手机变砖头了。 #lgg4

OTA升级android 6.0,手机变砖头了。 #lgg4 — 三家村 (@Coze) December 4, 2015 via Twitter https://twitter.com/Coze December 04, 2015 at 06:56PM

饺子的由来

饺子源于古代的角子。早在三国时期,魏张揖所著的《广雅》一书中,就提到这种食品。据考证:它是由南北朝至唐朝时期的“偃月形馄饨”和南宋时的“燥肉双下角子”发展而来的,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了。清朝有关史料记载说;“元旦子时,盛馔同离,如食扁食,名角子,取其更岁交子之义。”又说:“每届初一,无论贫富贵贱,皆以白面做饺食之,谓之煮饽饽,举国皆然,无不同也。富贵之家,暗以金银小锞藏之饽饽中,以卜顺利,家人食得者,则终岁大吉。”这说明新春佳节人们吃饺子,寓意吉利,以示辞旧迎新。近人徐珂编的《清稗类钞》中说:“中有馅,或谓之粉角——而蒸食煎食皆可,以水煮之而有汤叫做水饺。”千百年来,饺子做为贺岁食品,受到人们喜爱,相沿成习,流传至今。 饺子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名目繁多,古时有“牢丸”“扁食”“饺饵”“粉角”等等名称。唐代称饺子为“汤中牢丸”;元代称为“时罗角儿”;明末称为“粉角”;清朝称为“扁食”。 除这些文字记载,还可以看到一千三百多年前完整的唐代饺子。它是从新疆吐鲁番县阿斯塔那的唐墓里出土的。出土时,一只饺子和四只馄饨一起被放在一个木碗中。由此可见,至少在唐代,饺子已传入我国的边远地区。

过桥米线的由来

过桥米线已有一百多年历史,源于滇南蒙自。传说蒙自县城的南湖的风景优美,常有文墨客攻书读诗于此。有位杨秀才,经常去湖心亭内攻读,其妻每日备饭菜送往该处。秀才读书刻苦,往往学而忘食,以至常食冷饭凉菜,身体日见不支。其妻焦虑心疼,思忖之余把家中母鸡杀了,用砂锅炖熟,给他送去。许时待她再去收碗筷时,看见送去的食物原封未动,丈夫仍如痴如呆在一旁看书。当她拿砂锅时却发现还烫乎乎的,揭开盖子,原来汤表面覆盖着一层鸡油加之陶土器皿传热不快,把热量封存在汤内。以后其妻就用此法保温,另将一些米、蔬菜、肉片放在热鸡汤中烫熟,趁热给丈夫食用。后来不少人都仿效她的这种创新烹制,烹调出来的米线确实鲜美可口,由于从杨秀才家到湖心亭要经过一座小桥,大家就把这种吃法称之“过桥米线”。

推特日记:北京这妖气,逼着要移民的节奏。 #去美国

北京这妖气,逼着要移民的节奏。 #去美国 — 三家村 (@Coze) December 1, 2015 via Twitter https://twitter.com/Coze December 01, 2015 at 08:59PM

春卷的由来

春卷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北方人也称为“春饼”。据传在东晋时代就有。那时叫“春盘”。当时人们每到立春这一天,就将面粉制成的薄饼摊在盘中,加上精美蔬菜食用,故称“春盘”。那时不仅立春这一天食用,春游时人们也带上“春盘”。 到了唐宋时,这种风气更为盛行。著名诗人杜甫的“春日春盘细生菜”和陆游的“春日春盘节物新”的诗句,都真实地反映了唐宋时期人们这一生活习俗。在唐代,春盘又叫五辛盘。 明代李时珍说:“以葱、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杂和食之,谓之五辛盘。” 以后春盘、五辛盘又演变为春饼。宋朝吴自牧在《梦梁录》中这样描述:“常熟糍糕,馄饨瓦铃儿,春饼、菜饼、圆子汤。”到了清代,富家或士庶之家,也多食春饼。清代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 ? 打春》中记载:“是日富家多食春饼,妇女等多买萝卜而食之,曰咬春,谓可以却春闹也。”这样,吃春饼逐渐成了一种传统习俗,以图吉祥如意,消灾去难。 随着烹调技术的发展和提高,“春饼”又演变成为小巧玲珑的春卷了。这时它不仅成为民间小吃,而且也成为宫廷糕点,登上大雅之堂。在清朝宫廷中的“满汉全席” 128 种菜点中,春卷是九道主要点心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