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古典香艳小品:《脂楼琐事》妓女诗

《脂楼琐事》,青城居士撰,光绪三十二年刻本。皆冶游纪载,评花小品。有妓女留髡诗:    “晚粧”云:傅粉涂脂到夜阑,艳粧初竟始承欢。殷勤描就双眉妩,留与檀郎被底看。    “澡牝”云:榴矾汤暖注银盆,轻蘸罗巾褪亵裈。倚枕宵深偷[按:原作愉]听候,水声浙浙[按:疑应作“淅淅”]最销魂。    “漱口”云:薇露频浇齿颊香,口含鸡舌侍襄王。鸳黄三寸凭郎索,吮尽芳津畅品尝。    “诃梨”云:抹胸顾绣色猩红,掩映琼肌兴倍浓。待到风流香汗透,霞绡轻解抚双峰。    “换鞋”云:睡鞋换就软如棉,窄窄红菱两瓣尖。最是动人怜爱处,凤翘高举搁郎肩。    “移灯”云:移得兰灯入绣帏,银灯如雪照更衣。当前便是无遮会,任看阿环玉体肥。    “垫枕”云:暗将角枕衬蛮腰,高蹙莲台态更娇。自是桃源容易到,渔郎得意恣探篙。    “润唾”云:乍觉春风滞玉关,长蛾微蹙诉艰难。累侬香唾从头润,只为鸿沟浪不宽。    “春声”云:泥夜秋娘善笑啼,枕边软语足情迷。尤雲殢雨春无限,也等沙场奏鼓鼙。    “玩莲”云:牙床高踞有闲情,手把莲钩快品评。香软何曾盈一握,红鞋三寸可怜生。    “解缠”云:便鬆罗襪解行缠,有客偏参玉笋禅。剥到莹然新角黍,柔肌一捻一堪怜。    “烧烟”云:横陈玉体裸无丝,烧得莺膏劝客吹。如此春宵真易度,翻雲覆雨不知疲。    “品箫”云:紫箫低品忒风流,媚态嫣然送睡眸。小吻今宵应刺破,可无玉液润珠喉。    “扶茎”云:绕指春蚕兴未降,柔荑轻握替扶将。摩挲享尽温存福,重挺哥舒半段枪。    “拭沥”云:牡丹露滴罢行雲,交颈栖鸳体暂分。绕是纨巾勤拭遍,儿家湿透藕丝裙。

揭底中国:"炎黄子孙”指的是哪些人(二)?

接上。 作为“少数民族”的炎黄子孙实指中原华夏族。黄帝之后的的几位古帝王从尧舜禹一直到夏商周帝王,都是黄帝的直系子孙,这个在《史记》里有记载。尧舜禹之前那段人类莽荒时代在中国历史年表里被标注为传说时代,到了夏商周中国历史才进入编年史记载,进入奴隶社会。夏商周的帝王作为炎黄直系炎黄子孙自然名正言顺为中国正统,“中国”之外的蛮、夷为了确立统治中国的正统,个别帝王也开始声称他们是黄帝的后裔,甚至几乎所有的姓氏都将自己的远祖追溯到炎帝、黄帝或他们的臣子。接受了华夏文化的蛮夷,如匈奴、鲜卑等等,称自己是黄帝子孙、炎黄子孙(《魏书》、《北齐书》、《周书》有记载)。辽朝大臣耶律俨就在《皇朝实录》里面称契丹为黄帝之后,在《辽史·太祖纪赞》和《世表序》里主张契丹为炎帝之后。近年在云南发现的契丹遗裔,保存有一部修于明代的《施甸长官司族谱》,卷首附一首七言诗,诗曰:“辽之先祖始炎帝……”,这些契丹人也自认为契丹是炎帝苗裔。然而苗族则是以蚩尤及炎帝为其神话祖先,和汉族以黄帝及炎帝为其神话祖先不同,可能和涿鹿之战的黄帝及蚩尤的对战神话相关。中国历史有时候看起来就像一团浆糊,稀里糊涂,又粘粘糊糊,如果非要理出个所以然来,这一切无非都是为了一个政治需要,从来拐种认祖,;另外一方面就像上周我们开的关于“汉语与日文”话题说的那样(回复“日本”回看),强势文明冲刷弱势文明,强势文化侵略(污染?参透?)弱势文化。有史记载的文明自始如此,人类发展到现在自然也脱离不了这个发展规律。 (此处省略1600年) 时间推进到近代史,清末革命党人,就是兴中会、共进会、文学社、华兴会、光复会、同盟会等一系列以发动革命推翻清朝、建立共和政体为目标的这一拨人,依然用“炎黄子孙、黄帝子孙”做口号或者说幌子来争取汉人的支持,推翻满清政府(东北满人不是炎黄子孙了?)。在清朝末年,炎黄为祖的观念在晚清知识分子的推动下随着中国民族主义的建构开始流行并更加广泛地流传,炎黄从中国远古传说的三皇与五帝中脱颖而出,又一次被抬出来被认为黄帝就是中国人的祖先,是汉民族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祖先(见沈松侨的《我以我血荐轩辕--黄帝神话与晚清的国族建构》)。这种观点虽然有悖于《史记》、《国语》等文献以及早已广泛存在的宗族家谱的事实,但是这拨人还是利用“炎黄”两位老祖宗做了点大事。在晚清内政外交失利及汉人海外移民的扩张的背景下,“炎黄子孙、黄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