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文学典故:章台柳

唐代诗人韩羽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居京时得一姬柳氏,才色双全。后韩羽为淄清节度使侯希逸幕僚。时值安史之乱,他不敢携柳氏赴任。分别三年,未能团聚,因寄词柳氏云:“章台柳,章台柳,往日依依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柳氏也有和词云:“杨柳枝,芳菲节,可恨年年赠离别。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她因自己貌美独居,恐有意外,就出家为尼。不久被番将沙吒利劫去,后赖虞侯将许俊用计救出,始得团圆。后人就名韩羽寄柳氏词的词调为“章台柳”。 “章台柳”亦被用为可任人攀折之路,柳墙花而专指妓女之类的人物。

典故:蔷薇又名“卖笑花”

武帝(汉)与丽娟看花,而蔷薇始开,态若含笑,帝曰:“此花绝胜佳人笑也。”丽娟戏曰:“笑可买乎?”帝曰:“可。”丽娟遂命侍者取黄金百斤,作买笑钱奉帝,为一日之欢。蔷薇名“卖笑花”,自丽娟始也。(《贾子说林》)